摩洛哥与埃及问题
摩洛哥 摩洛哥名义上虽称独立之邦,而事实上则为欧洲列强欲得而甘心之地,其地之人种包有柏柏人(Berbers)、亚拉伯人及黑人,在过去千年中其文化实无甚进步。土人每反抗其居于费兹(Fez)之土酋。有盗首名累苏利(Raisuli)者于一九〇七年夏间逮英国使臣马克楞(Sir Harry Mclean)拘之数阅月。摩洛哥土酋之不能约束人民与保护外人此不过一例而已。
阿合西勒公会 摩洛哥之东境与法国属地毗连,两方虽有种种困难,而法国人渐与摩洛哥发生关系。法国人多从事于杏仁、树胶及世界著名之摩洛哥羊皮之贸易,并假款于土酋。先是自法绍达事件解决后英国人允法国人得以自由行动于摩洛哥之地。不久法国人竟有干涉摩洛哥内政之举,实行解决摩洛哥问题。德国乃以与摩洛哥亦有利害关系为言提出抗议。其结果乃有一九〇六年开国际公会于西班牙阿合西勒(Algeciras)之举,欧洲诸强国及美国均遣代表与会。议决组织警察队以法国人及西班牙人为军官,并由各国合力建设国家银行。日后法国仍有继续干涉摩洛哥之举,引起德国之第二次抗议,两国间之感情益形恶劣,为欧洲大战原因之一。
在非洲之英国人 英国人在南部非洲建有南非洲之联邦,吾人曾述及之,其重要为欧洲各国在非洲所有殖民地之冠。英国人在非洲东岸亦有属地向内地以达于大湖。然最有兴趣之事实莫过于英国人之伸其势力于埃及。
阿利自立为埃及总督 埃及为非洲最古之文明国,当七世纪时为亚拉伯人所征服。当中古时代后半期埃及一地为一种军人名曼麦琉克(Mameluke)者所统治,至一五一七年为土耳其所灭。土耳其之势力既衰,其地遂再入于曼麦琉克军官(bey)之手;一七九八年拿破仑率军入埃及时即与此辈战争者也。自英国大将纳尔逊战败法国军队及拿破仑返国之后即有阿尔巴尼亚之军官名美赫麦特·阿利(Mehemet Ali)者入埃及,以逼土耳其王承认其为埃及之总督,时一八〇五年也。不数年后彼有杀戮曼麦琉克兵之举,并着手于内政之改革,组织海陆军队,其势力不仅普及埃及而已,并远伸于尼罗河上流苏丹之地。彼于一八四九年去世,未卒以前曾要求土耳其王承认其子孙世世为埃及之总督(khedive)。
伊斯迈尔第一负债之巨 自一八五九年苏伊士运河开凿以来埃及之地骤形重要,因地中海方面之塞特(Said)埠及红海方面之苏伊士埠均属埃及故也。其时埃及之总督为伊斯迈尔第一(Ismail I)(一八六三年至一八七九年),昏庸而浪费,国库空虚,国债甚巨,乃以贱价售其苏伊士运河股票于英国之政府。英国人在埃及之势力肇基于此。然埃及人之公债为数仍巨,伊斯迈尔第一卒被英国、法国二国所迫允许二国人得监督其财政。此种外国干涉极为埃及人所不喜,一八八二年乃有叛乱之举。法国人不愿与英国人合力平乱,英国人遂独力以平定之。乱事既平英国人乃“暂时”占据其地,并监督其军队及财政。嗣后埃及一地遂永远为英国人“暂时”所占据。迨一九一四年欧洲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方宣言埃及脱离土耳其而独立为英国之永远保护国。废其旧督之不肯服从英国人者,另选人以充之,并改称为王(sultan)。
马第及哥登之死 自英国人占据埃及以后苏丹地方叛,穆罕默德·阿默德(Mohammed Ahmed)实为首领,彼以先知者自命,党人甚多,群呼之为厄尔·马第(El Mahdi),盖即领袖之意。英国大将哥登(Gordon)适统率英国之驻防兵于喀土穆(Khartum)地方。一八八五年叛党围而攻之英国军队力不能支,其地遂不守,死者极众。十二年后苏丹地方于一八九七年至一八九八年年间仍为英国人所征服,喀土穆城亦为英国大将启拆涅(Kitchener)所攻陷。
英人占据埃及之结果 埃及自被英国人占据以来颇有进步。工商诸业均渐发达;公共建筑常常进行;国家财政亦渐复常态。又于尼罗河上亚酸(Assuan)地方造一大闸以防河水之泛滥,而且增加沿河两岸土壤之肥沃。政府中弊窦尽除。然埃及人仍不免有种族与宗教之成见,至今尚为英国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