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人的重要性
开始之前,你要在继续往下读的同时想清楚两个问题。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我一再与高度敏感者谈起的,我们是“物以类聚”好,还是与非高度敏感者交流更好?谁能让我们变得更好?这个问题当然重要,因为我们通常可以选择跟谁做朋友。
我的经验表明,一段关系中双方都是高度敏感者的话,这段关系让双方满意的比例可能会更高一点。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两人在“什么有趣”和“出去玩多久”这样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冲突。你需要独处的时候对方不会觉得自己是被拒绝的。你甚至完全不必说诸如,“你能稍微安静点吗”或者“这个‘小玩笑’伤害了我”这样的话。你也不必听到别人说“你太敏感了”或者“这就累了吗”这样的话。你们的神经系统同频。要知道,周围有很多人跟你性格并不相同,所以跟另外一个自己相处当然是愉快的。
不过所有这些“同频”的好处也并不说明高度敏感者和非高度敏感者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失败。我结婚三十年,期间有小风浪,但总体幸福美满的婚姻可以证明这一点。你们会带给彼此不同的天赋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果没有对方,你们可能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这些。你们绝对是彼此的礼物。举例来说,非高度敏感者会带你去冒险,帮你处理那些让你崩溃的任务和情况,并且真诚地想要尊重和保护高度敏感的你。而你则带他进入生命的深层世界——体会强烈的感情,洞察生命的丰富,对身边的人忠诚,感受精神世界,更富创造力,也能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发现世界上很多不平常的美好和不那么美好的事物。你们需要额外的精力去尝试尊重和包容对方,同时这种尝试也会养成你的性格。
我需要补充一点,世界上还有大约20%的人的性格与高度敏感者恰恰相反。对于这一群体的描述,一个积极的词是“无拘无束”,比较中肯的中性描述则是“感觉至上”,不过还可以称他们为“冲动型人”。我们要感激他们——他们往往是救护车司机和消防员,不过不要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至于说和他们建立关系,一个高度敏感者跟一个感觉至上者在一起的话,会像坐过山车一样。
因为你会在这一章思考一些特别的关系,所以需要做个精神体操,结合其他问题,想一想他人的性格及其与你的匹配度如何影响每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