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疗护理以及药物治疗

第九章 关注医疗护理以及药物治疗

一位医生估计:医生群体中只有不到10%的人是高度敏感者,然而他们却要接受45%的高度敏感者就诊。我们其实跟其他人一样健康。我们去诊所的次数多,是因为我们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与压力相关)虽然不严重但却往往是慢性的,这就需要不断就诊;此外,由于需要深入探讨治疗方案,这也使得我们的就诊次数增加。鉴于大多数高度敏感者就诊的医生都是非高度敏感者,那么出现沟通问题也就不足为奇。这些非高度敏感的医生会觉得给我们治疗不易,甚至觉得我们有些奇怪(即异于常人),我们也会觉得他们寡言无礼,毫无怜悯之心。我们带着并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的“沉甸甸”的处方,以及许多尚未解答的疑问离开诊所,因为我们太慌乱紧张,完全没有问出自己想问的。我们经常有一种强烈的疑病症感,因为我们试图描述所有那些专业人士认为不相关的细枝末节。因此,我们如果要到非高度敏感的医生那里就诊,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要准备好那些高度敏感者经常提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中的许多人会对疼痛和药物更为敏感,而且会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出现副作用。我们会花很长时间考虑是否要进行手术,因为做手术就需要问更多的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变来变去,考虑备选项,等等。我们很容易对与治疗相关的事情反应过激,我们对这些问题不熟悉,所以会感到痛苦或者产生焦虑心态。

所有这些会使我们成为“难搞”的病人,我们可能被告知或者自己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我们也有身为病人的心态。我们更遵医嘱,对身体的警示迹象更敏感,更痛快地承担医疗责任,并更能体谅医护人员。因此,我们就医是一揽子交易——医疗人员从我们身上获益,也得接受我们“难搞”的一面。

那么,我们开始吧,帮你不再因为敏感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