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讨论会——重塑童年,重新定义小时候敏感的自己
本期讨论的目的是让你有机会分享自己敏感的童年时期发生的故事。在一场二~四个小时的讨论会上,虽然不会让自己的思维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讲不完几个故事,但我还是发现,哪怕对这个话题只是进行少许的讨论,人们从讨论这个话题中得到的收获都是惊人的。然而这个话题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很私人而且脆弱的领域,所以我到讨论会的后期才提出这个话题。要尊重小时候那个敏感的自己,并带着无条件的爱来讨论这个话题。
上半场(55分钟)
日志分享(10分钟)
重塑童年经历(35分钟)
目的:选择一个因为了解了自己的敏感而有新理解的经历,讲给大家听。此时其他人就可以充当智囊团,分析这一经历的真实状况。
步骤:
1. 取一张便签纸,在其中一面写上“1”,然后用5分钟的时间写一个小时候的经历,那次经历伤害了你的自信,让你觉得自己有缺陷、有负罪感,而现在你知道那都是因为你的敏感。写的时候要简短而逻辑清晰,因为其他人会把你写的内容读出来。不要署名,也不要写任何你不希望被读出来的内容。
2. 在便签纸的另一面写上“2”,也花5分钟时间写下在了解了敏感特质后,你是如何看待那件事的。(这其实就是第17页上“重塑过去”的简单版。)
1. 在我六岁生日那天,父母给我准备了一个惊喜派对,并送给我一个小丑玩偶。这个小丑的胳膊上有个弹簧,手腕处挂着一个沙袋。打开的时候它的胳膊打在我肚子上,并且喊着“生日男孩在这里”。二十个孩子蜂拥而至,都想要看看我的玩偶。我跑进卧室锁上了门。父母在外面敲门请求我出来。然后父亲说我自私、不知感恩,还懦弱,还说不知道我怎么会是他的儿子。
2.我现在知道自己那时只是因为各种刺激而不知所措。我不是一个自私、不知感恩的人,也不懦弱。我的表现只是一个敏感孩子的正常行为。我希望我的父母那时能了解我的敏感特质,给我准备一个更安静的庆祝仪式。
人们在做这项工作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想这件事的时候,你可能会变得情绪淡漠、无法集中精神,也可能焦虑不安。所以写的时候记下自己的反应,但是也不要强迫自己参加这个活动。不想参加的话就靠在椅背上放松地呼吸,这并不影响你参加下半场的活动。
3. 再提醒一次,不要署名。把你的纸条放进纸盒中。(到这里为止,一共用时10分钟。)
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把自己的反应写在纸上放进纸盒里,然后再抽出来读的迂回方法呢(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猜出谁写了什么)?第一,让别人来读,就有点像是别人的事情。第二,小组想给每位成员同情的回应,但是时间不允许。第三,即便有时间,你们也会很快进入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小组尚未准备好。
4. 所有人都把纸条放进纸盒中后,协调者就让大家依次传递盒子,每人从中拿出一张纸条。如果你抽到了自己的纸条,放回去重新抽,除非就剩最后一张,但是也要假装这不是你自己的。
5. 通读纸条内容,以便等会可以流利地朗读。(人们会利用模糊的字迹来自我防御,这很聪明。)
6. 组员依次朗读自己抽到的纸条。大家保持安静,沉浸在听到的内容里,然后可能会想提出有关重塑这件事的意见。
在上面给出的例子中,假设纸条的另一面不是我写的内容,而是由其他成员写的——“我才意识到,我父母已经尽力做到最好”(这是一个评论);或者“我希望我当时遵从他们的意思出了房间”。这位成员或许更需要以我刚才的方式来得到大家的帮助。
(步骤4~6用时大约25分钟。)
“内政”问题(10分钟)
中场休息(15分钟)
下半场(50分钟)
自由讨论时间(36分钟)
用这部分时间讨论上半场任务中提到的童年经历,或者自己的感受,还可以继续讲讲自己想分享的过去。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时间都集中在某一位成员身上。我相信你们都可以做得很好。这次讨论仍然要以小组为中心。
朗读下一期讨论的准备工作(3分钟)
两者择其一
1. 带来一些你做过的有创意的东西,或者欣赏别人做的有创意的东西。可能是一张照片、一幅画或者一首诗。你可以弹奏乐器、唱歌或跳舞;可以带来自己孩子的照片或者跟大家分享近期的休假;可以从自己的花园带来一束花;也可以打印出自己做的网站给大家看。当然,你深深感激的事情也可能是别人为你做的。关键在于赞美我们的敏感,以及对这世界细微的感知。
这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竞争,这只是分享。
2. 计划分享一下你的精神经历、生活哲学,或者你经历过的生死或者失去。你可以聊聊这些经历,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能够代表你特点的东西或者创造性表达。
不管你准备跟大家分享什么,都要确保这次展示和讨论控制在3分钟以内。所以,这次没有时间朗读故事。于他人而言,在你分享重要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出言打断你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自己控制好时间,别让计时者太难做。
日志记录时间(8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3分钟)
感谢这期协调者、计时者以及提供场地的招待者,抽出下期讨论会的协调者和计时者的名字。互道再见,按时结束(就算会减少日志记录时间也要按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