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菊 花

野 菊 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植物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及岩石上。现全国各地均可栽植。野菊花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更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等众多古籍均有记载。野菊花味道清香略带苦涩,具有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植为宜。野生多见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

【别名】 野菊、野黄菊花、苦薏。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种植技术】 家庭种植野菊花常采用扦插或分株。主要掌握施肥、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

1.栽植 扦插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截取母株的幼枝作插穗,随剪随插,插穗长10~12 cm,顶端留2片叶,除去下部2~3节的叶片,插入盆土中5 cm,顶端露出3 cm,覆土压实,浇水。扦插后要遮阴,经常浇水保湿,松土除草,每隔半月施有机肥1次,15~20日生根。分株繁殖:11月选优良植株,收花后割除残茎,培土越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待新苗长至15 cm高,选择阴天,挖掘母株,将健壮带有白根的幼苗,适当剪去枝叶,剪去顶端,用利刃或修枝剪把叶丛之间相连的地下茎断开,即可分成数株分开栽种,栽种后填土压实并浇水即可。

2.肥水管理 野菊花喜肥,但应控制施氮肥,以免徒长,遭病虫危害。一般在幼苗成活后施稀有机肥或尿素,开始分枝时再施有机肥及腐熟饼肥。浇水:生长前期少浇水,9月孕蕾期注意防旱,应多浇水。雨季要排除积水,以防烂根。

3.修剪 每个育苗盆内只能栽1株,修剪时留4个侧枝,分别将其引向4根支竿进行造型,可作为花卉观赏。在整形中必须将野菊花丛生的枝叶打掉,以增强整形效果。可在株高10 cm左右,将枝条密集的细弱枝及叶片丛生的大叶采摘下来,如需多次采摘,可在植株枝条长到15 cm左右时摘心,这样有利于腋芽萌发和侧枝生长。苗高30~40 cm进行第一次打顶,第2次在6月底,第3次在7月中旬。

【性味功效】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食疗药膳】

1.石斛野菊炖水鸭

食材:石斛20 g,野菊花5 g,水鸭半只,猪瘦肉150 g,生姜3片。

制法:石斛、野菊花分别洗净,水鸭宰洗净,去内脏,尾部,切块,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汆水”),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 500 ml(约6碗量),加盖隔水炖约两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调入适量食盐。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益胃生津,清热疏风,明目养肝。

2.野菊花炒肉片

食材:野菊花及嫩茎叶(洗净,去苦味,切段)200 g,猪肉片400 g,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丝各适量。

制法:猪肉片加入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丝腌渍10分钟。锅烧热,倒入猪肉煸炒入味后,投入野菊花炒至入味,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明目。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