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药用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
附录 药用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 害 防 治
细菌性青枯病
植株根部最先出现褐变,然后开始腐烂。随后褐变出现在地面茎部,病茎的褐色病变部位会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植株发病后,会迅速萎蔫、枯死,但茎叶仍保持绿色。该病容易发生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玄参、桔梗、野菊花等。
【防治方法】
(1)立即拔除田间病株并烧毁,且及时用2%甲醛液,或20%石灰水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
(2)在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的4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抗生素120的3 000~4 000倍、25%络氨铜500倍液进行灌根,对该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灰斑病
灰斑病又称斑点病、褐斑病或蛙眼病,属真菌病害。该病易发于气候潮湿时,发病时病斑背面出现密集灰色霉层,霉层由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严重时几十个病斑出现于同一叶片上,使叶片提早脱落。种粒上的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中间灰色,边缘红褐色。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薄荷、枸杞、枇杷、玉竹、牛膝、藿香、小茴香、玫瑰、桔梗、山药等。
【防治方法】
(1)按照每亩100 g的量,将40%多菌灵稀释成1 000倍,然后喷洒于患病植株。
(2)按照每亩100~150 g的量,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兑水稀释成1 000倍液,然后喷洒于病株。
(3)按每亩40 ml 2.5%溴氰菊酯乳油,100 g 50%多菌灵可湿粉的比例将两者混合,兑水稀释1 000倍喷雾,可同时防食心虫。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抓住防治时机,即刚出现轻微症状时立即用药,防治发病面积扩大。
炭疽病
炭疽病为植物常见病害,发病部位主要为植物叶片,常见于叶缘和叶尖,严重时大半叶片都会枯黑死亡。发病初期,叶片上开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展成直径为1~4 mm深褐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边缘呈现紫褐色或暗绿色,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且有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一个叶片可出现十多个病斑,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后期病斑穿孔造成病叶脱落。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杜仲、芡实、枇杷、枸杞、百合、月季、罗汉果、佛手、黄精、葛根、花椒、肉桂等。
【防治方法】
(1)及时除去病花、病果,防治病菌传染。同时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施用有机肥,并配合施用一定量钾肥,并且注意排水,降低湿度。
(2)病症一经发现,开始喷1∶0.35∶100倍式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的1 000~1 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 000倍液、80%炭疽福美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隔半月喷药1次,共2~3次。果实采收后,可按1 000 mg/kg多菌灵或500 mg/kg抑霉唑、500 mg/kg苯菌灵处理。贮藏库须用5%甲醛消毒。
根腐病
根腐病症状为须根、支根首先变褐腐烂,然后逐步向主根蔓延,最后全根腐烂,同时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该病常与根螨、地下线虫有关,严重发病多见于土壤黏度大、田间积水过多时。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浙贝母、百合、玉竹、党参、山药、地黄、黄芩、丹参、菘蓝、太子参、白术、红花、玄参、牛膝、金钱草、栀子、何首乌、花椒、肉桂等。
【防治方法】
播种前,用丙线磷等杀虫药剂撒施整土,防治地下害虫,同时通过加施腐熟有机肥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灌根,雨后注意及时排水。
立枯病
立枯病易发生于施用过未充分腐熟肥料的阴湿地,且多见于幼苗。幼苗染病后,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或基部全部变色并且干枯,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倒伏并最终死亡。常见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杜仲、地黄、白术、野菊花、栀子、木瓜、山楂、夏枯草、辛夷、酸橙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3)发病初期,立即用退菌特1 000倍液喷洒病株,或将退菌特与细土混合然后撒于病株基部,每10日撒1次,注意及时拔除病株,防止其他健康植株受到感染。
叶斑病
叶斑病多发生于高温天气且田间通风不良时,生长衰弱的植株更易发病。症状为叶上形成各种形状的黄褐色或紫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期互相连接成片,造成叶片干枯并脱落。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桔梗、白术、野菊花、金银花、薄荷、木瓜、枸杞、山药、藿香、何首乌、葛根等。
【防治方法】
(1)注意轮作。
(2)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锌的600~1 000倍液将种子、种苗消毒后再种植。
(3)发病初期,可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叶片,每7~10日喷1次,连续喷洒直至病症消除。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但也能危害植株的叶柄、嫩枝、花梗和幼果。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开始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颜色变为暗黑色,病斑周围常伴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并开始落叶直至枝条枯死。另一种是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轮纹斑,其上生长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早落,影响生长。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野菊花、玫瑰、山药、板蓝根、月季、浙贝母、黄精等。
【防治方法】
(1)及时清扫落叶,并摘去病叶,以此来病菌减少侵染概率。
(2)盆栽时切忌放置过密,同时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从而导致染病概率增大。
(3)药剂防治。夏季新叶刚展开时,立即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市津1 000 ~1 200倍液喷洒,一般7~10日喷1次,连续喷药直至病症消除。
根结线虫病
该病是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使植物根部长了许多瘤状物,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并且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枯死。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罗汉果、金钱草、丹参、桔梗等。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从而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2)土壤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按每平方米用菌线威0.3~0.5 g的量,稀释成3 500~7 500倍液均匀喷洒或兑细土200~500倍混匀后撒施在土表上,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地膜覆盖48~72小时。
(3)生长期(发病期)用菌线威3 500~7 000倍液,浇灌植株基部,可达到防治的效果。
白绢病
白绢病的症状为植株近地面的根或茎基部,会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终叶片枯萎,导致全株死亡。植株发病常见于雨季或土壤受渍时,常见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桔梗、白术、太子参、黄连、鱼腥草等。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3)用多菌灵500~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液1 000~1 200倍液浸种消毒。
(4)发病时用多菌灵500~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液1 000~1 200倍液喷洒病株。
锈病
锈病是一类植物病害,由真菌中的锈菌引起,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受害部位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甚至引起肿瘤等症状,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或落叶等。严重时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薄荷、白术、白芍、野菊花、红花、西红花、党参、黄芩、金银花、白扁豆、何首乌、紫苏、花椒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此方法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性。
(2)药剂防治选用菌宁(40%的氟环唑多菌灵水剂)1 000~1 5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1 000~1 200倍液,或30%醚菌酯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每隔10~15日喷1次药,连续防治2~3次。
枯萎病
枯萎病,亦称疫病。此病害由真菌或细菌引起,该病发病突然,发病后植株出现点斑,叶、花、果、茎凋萎或整株植物死亡的症状,对植株危害极大。该病易侵袭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在重茬地或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发病严重。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山药、桔梗、西红花、地黄、五味子、芡实等。
【防治方法】
发病后,将30%恶霉灵300~500倍液,与40 g叶面营养液混合,用混合液全面喷施初发病的植株,同时用30%恶霉灵600~700倍液进行灌根,可起到有效防治枯萎病的效果。
菌核病
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快速腐烂,造成植株倒苗死亡。发病后期,病部出现的黑褐色颗粒,即为菌核。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丹参、白术、牡丹、浙贝母、红花、茵陈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雨后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3)病株一经发现,立即拔去,同时用草木灰、石灰粉撒入病穴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4)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喷洒植株,每隔5~10日喷洒一次,直至症状消除。
紫纹羽病
此病危害植株根部,初发于支根,逐步扩展至主根、根茎。主要症状为初发病时,根的表皮即出现黄褐色不规则斑块,发病根的根皮颜色较健壮根皮颜色略深,此时病根内部皮层组织已变为褐色。不久,紫红色网状物缠绕于病根表面,严重时出现厚绒布状的紫色物甚至紫红色半球形核状物。病根皮层虽然腐烂,由褐色变为黑色,但表皮仍完好,可滑动脱落,最后植株朽枯。由于根部腐烂,地上部植株长势衰弱,造成节间短、叶片小、颜色发黄而薄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发展较缓慢,植物从发病到枯死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党参、桔梗、芍药、太子参、玄参等。
【防治方法】
(1)种子、种苗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用2%的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0.5%硫酸铜、50%代森铵1 000倍液等药剂浸泡10~15分钟种植。
(2)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0.5%硫酸铜、50%代森铵1 000倍液喷洒病株,每5~10日喷洒一次,连续2~3次。
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黑穗病,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干旱期,此病可感染植株的茎、叶、穗。染病的茎叶弯曲、畸形甚至形成小瘤状,病株外面形成一层白膜,发病后期破裂,散出黑粉。如穗感染此病,则不结子。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薏苡仁、车前草、月季、荷花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种子用20%粉锈宁或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浸种消毒。
(3)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同时用草木灰、石灰粉撒入病穴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同时用20%粉锈宁或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喷洒。
霜霉病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可发生,其中成熟植株受害最为严重。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出现霜状霉层,严重时可蔓延到叶面,且容易引发角斑病等并发症。后期病斑扩大连成一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叶片枯黄死亡。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太子参、菘蓝、蒲公英、桔梗、野菊花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时,可用58%甲霜—锰锌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800倍液喷雾,每隔7日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从而达到可有效控制霜霉病蔓延的效果。此外,用药同时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佳。
白粉病
植株的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为白粉病的发病部位。发病初期,出现黄绿色不规则小斑,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长出白粉斑,最后该处生出无数黑点。发病后期,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植株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霉斑早期分散存在,后来逐步联合形成一个大霉斑,甚至能够覆盖全叶,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干扰植株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从而造成植物早衰,使中药材产量严重受损。易受该病危害的药用植物有月季、薄荷、金银花、五味子、枸杞子、蒲公英、黄连、山楂、紫苏、绞股蓝、肉桂等。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发生病害时,可喷15%粉锈宁1 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 000~1 500倍液。用药时需要注意,反复使用同种药剂容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锐减,故提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3)另外,也可用白酒(乙醇含量35%)1 000倍液,每隔3~6日喷一次,连续喷3~6次,冲洗叶片直至无白粉为止。
虫 害 防 治
蚜虫
该虫害常见于4~9月,其中4~6月时病情最为严重,“立夏”前后特别是阴雨天发病最快。蚜虫种类多,形态各异,体色有黄、绿、黑、褐、灰等,其吸食植株叶、茎顶部的柔嫩多汁部位,造成叶及生长点蜷缩,植株停止生长,叶片变黄干枯等症状。蚜虫危害的药用植物极多,几乎所有药用植物都受其危害。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杂草,减少蚜虫的迁入机会。
(2)发病期,用40%乐果1 000~1 500倍稀释液或灭蚜灵1 000 ~1 500倍稀释液喷杀病株,连续喷洒多次直至将蚜虫杀灭。
地老虎
地老虎又名土蚕、截蚕,分为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多个品种,该虫害常发生于多雨潮湿的4~6月份。幼虫以植物茎叶为食,喜咬食嫩茎,从而造成植株死亡。幼虫稍大后便钻入土中,夜间出来活动,咬食幼根、幼苗,破坏植株生长,该虫害能导致大量减产。地老虎为多种药材幼苗期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枸杞、白术、桔梗、山药、浙贝母、太子参、黄精、牡丹、红花、罗汉果、藿香、杜仲等。
【防治方法】
(1)施用的粪肥须高温堆制,充分腐熟。
(2)3月下旬至4月上旬须注意除去地边杂草,及时清除枯叶、落叶,从而消灭越冬幼虫和。
(3)发病初期,按种子量的0.1%用75%辛硫磷乳油拌种;日出前检查病株,挖土捕杀害虫;危害严重时,用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进行灌穴,或直接喷洒90%敌百虫600倍液。
天牛
天牛成虫一般5月出土,将虫卵产在枝条上端的表皮内,幼虫先在表皮内活动,然后钻入木质部,从上向基部蛀食,秋后钻到茎基部或根部越冬。植株受害后,逐渐衰老枯萎,最终死亡,该虫害会造成中药材大量减产。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有金银花、白菊、野菊花、合欢花、金银花、木瓜、花椒、石榴、牵牛、枇杷等。
【防治方法】
(1)5月初,成虫出土时用8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注花墩。
(2)产卵盛期,每7~10日用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 500倍液喷洒枝条1次,连续数次。
(3)虫枝一经发现,立即剪下烧毁;同时将用80%敌敌畏原液浸过的药棉塞入虫孔,用泥封住,毒杀幼虫,或用钢丝插入新的虫孔刺杀。
红蜘蛛
该虫害繁殖力很强,高温干燥的7~8月为其繁殖时期,红蜘蛛种类很多,体微小、红色,多集中于植株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呈红黄色,严重时全叶出现干枯症状,花、幼果也会受害。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很多,如红花、牛膝、玫瑰、月季、鸡冠花、佛手、花椒、山楂、紫苏、金钱草、藿香、鱼腥草等。
【防治方法】
发病期可用50%三氯杀蟥砜1 500倍稀释液或25%杀虫脒200 ~300倍稀释液喷洒以达到杀虫效果,也可用40%乐果1 500倍稀释液喷雾杀虫。
蛴螬
蛴螬别名老母虫、核桃虫,成虫叫金龟子。成虫与幼虫都能危害植株,尤以幼虫为害为甚。蛴螬幼虫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咬食根、地下茎为主,也咬食地上茎,而成虫主要危害地上茎叶部分。常见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很多,如山药、牛膝、党参、丹参、白芍、太子参、浙贝母、红花、菊花、白术、桔梗、玄参、何首乌、牡丹、罗汉果、牵牛、银杏、杜仲等。
【防治方法】
(1)傍晚用灯光诱杀成。
(2)发病期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或50%E605乳油1 000倍稀释液浇灌虫穴。
(3)投放毒饵,用25 g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 kg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植株附近进行诱杀。
刺蛾
刺蛾又名痒辣子。6月上旬至9月,幼虫危害叶片,将叶片食成孔洞和缺刻。初龄幼虫有群性,危害严重时,使幼树枯死。成蛾有趋光性。主要危害辛夷、栀子、萝卜。
【防治方法】
(1)冬春挖掘虫茧并杀死。
(2)喷施孢子含量100亿/克青虫菌粉剂的500倍液。
蚧壳虫
分为粉蚧壳和蜡蚧壳虫两种。虫害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发生,蚧壳虫大雨后从地面爬上植株危害茎杆,7月以后危害花轴和小叶柄,8~10月间危害最为严重。虫体附着在茎杆、花轴、小药轴上,吸取汁液,虫害一旦发生便会对植株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其正常生长,植株小花开始萎黄,严重时造成干花和小果干枯脱落,使中药材严重减产。常见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有牡丹、玫瑰、月季、凌霄花、佛手、花椒、垂盆草、石斛、十大功劳等。
【防治方法】
(1)虫害发生时,注意加强检查,若发现植株上有虫体及时杀死。
(2)发生虫害后,在蚧壳虫幼龄期用多灭灵600~800倍稀释液喷杀。
(3)虫害发生严重时,用敌敌畏1 000倍稀释液,喷洒受害植株及虫体,每隔5~7日喷1次,连续喷2~3次直至虫害消失。
粉蝶
又名菜青虫。多发生于5~9月。幼虫咬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缺口,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有危害石菖蒲、菘蓝、石斛、生姜、莪术等。
【防治方法】
(1)植株上一经发现幼虫,立即杀死。
(2)幼虫期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
蝼蛄
蝼蛄为多食性害虫,各种药材幼苗均为其啃食对象,严重危害药材苗床和移栽后的幼苗。蝼蛄在土中活动,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啃食幼苗根、茎部,导致幼苗枯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同时,蝼蛄将表土穿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透风并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因失水干枯致死,使药材大幅度减产。常见易受该虫危害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浙贝母、太子参、黄连、牡丹、罗汉果、牵牛、蒲公英等。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按种子重量0.1%~0.2%,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
(2)土壤处理、灌溉药液。当蝼蛄危害严重时,按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 kg的量,兑细土15~30 kg混匀撒于地表。若苗床受害严重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灌洞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