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金 沙
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孢子,孢子成熟期为9~11月。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本草纲目》记载:“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海金沙的命名可能与其相关。海金沙一般生长于阴湿的山坡或路边的灌木丛中。
喜温暖湿润和荫蔽的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4~22℃,越冬不低于12℃,适宜肥沃、疏松、略含石灰质的沙壤土。
【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
【药用部位】 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种植技术】 用分株和孢子繁殖。高海拔较寒凉地区的孢子因常不成熟,故多采用分株繁殖,而低海拔、气候温暖地区采用孢子繁殖。人工栽培应设支柱并引蔓上柱,使其攀缘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平均室温宜维持在白天18~22℃,夜间10~15℃,冬季室温应在12℃以上,以保持叶片呈鲜绿色,低于5℃时叶片受冻。
1.栽植 分株繁殖:宜于春季尚未发芽时进行,切割其根状茎分栽即可。孢子繁殖:孢子成熟后,将能育叶片分批剪下,装于硫酸纸袋内,封口、放于通风干燥处,2~3日后,孢子从孢子囊中自然弹出掉入袋内,抖出叶片,立即播种。温度18~24℃时,15日左右可见到孢子萌发,见到丝状体,30~35日可见到绿色原叶体,继而发育为幼孢子体。此时应经常喷水保湿,以增加盆土湿润度和空气湿度,保持土壤表面适当水雾为好。培育5~6月,便可分批移栽。生长期间保持盆土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置半阴处养护,夏季注意遮阳。
2.肥水管理 盆栽土壤以排水良好的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宜。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和足够的空气湿度,海金沙需肥不多,苗期可追施1~2次少量氮肥,生长期间每月施一次薄肥即可,多肥易造成徒长。
3.光照 放置室内散射光充足处,稍有直射光亦可正常生长。夏季应避免直晒。
4.修剪 攀缘性强,叶轴伸展可长达4~5 m,故盆栽时可设立支架造型,使其攀缘,甚为美观。冬春季植物萌发前剪去干枯植株,以利来年生长。
【性味功效】
性味:甘、咸,寒。
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药膳食疗】
1.海金沙茶
食材:海金沙15 g,绿茶2 g。
制法:将两者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浸5分钟后饮服。每日晨起,空腹先饮1杯,以后可随时饮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渗湿,利尿通淋,降火解毒。适用于肾结石、膀胱结石、排尿不畅、小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等症。
2.金钱草海金沙猪肉汤
食材:金钱草15 g,海金沙、石韦各5 g,猪瘦肉80 g,生姜3片。
制法:金钱草、石韦稍浸泡,洗净。海金沙用煲汤袋装好,猪瘦肉洗净,切块。将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或药罐内,加入清水1 500 ml,炖好后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利湿热、利尿排石、通淋止痛。
【注意事项】 ① 肾阴亏虚者慎服。② 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③ 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