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 陈
茵陈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春季幼苗高6~10 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药材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为宜。茵陈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
【别名】 西茵陈、茵陈蒿、绵茵陈。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茵陈蒿干燥幼嫩的地上部分。
【种植技术】 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1.栽植 播种法:一般于春季3月播种,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后,将种子均匀播入。育苗移栽法:于2月育苗,上覆细土一层,以不见种子为度。苗高6~8 cm时,要及时除杂草,待苗高10~12 cm,移栽。分株繁殖于3~4月挖出老株,分株移栽。
2.肥水管理 播后1个月需进行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
【性味功效】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食疗药膳】
1.绵茵陈粥
食材:茵陈蒿60 g,粳米30 g,白砂糖6 g。
制法:将绵茵陈(茵陈蒿)洗净,水煎,取汁去渣;把粳米洗净,加入以上药汁,文火煮成稀粥,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用于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属湿热者,症见面目一身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黄。
2.茵陈淡竹叶粥
食材:粳米100 g,茵陈蒿15 g,淡竹叶10 g,冰糖30 g。
制法:将茵陈、淡竹叶洗净,加水3 000 ml,煎煮约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平肝化痰。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黄疸型肝炎等的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 ①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② 蓄血发黄者禁用。③ 热甚发黄,无湿气,两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