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艾草为菊科植物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艾草是药食同用植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家庭种植有绿化家居的作用。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别名】 艾、艾蒿、家艾。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种植技术】 种植要求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利于生长,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为主,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
1.栽植 种子繁殖:一般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播种后覆土不宜太厚,以0.5 cm为宜或以盖着种子为度,覆土太厚种子出苗难,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和间苗。根茎繁殖:栽种期通常在早春,最好在芽苞萌动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茎,将全根挖出,选取嫩的根状茎,掰成10~12 cm长的节段平放于盆内,再覆土镇压,及时浇水,出苗后要注意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
2.肥水管理 每年松土除草,施肥2~3次,一般在5、7、9月,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性味功效】
性味:辛、苦,温。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药膳食疗】
1.母鸡艾草汤
食材:老母鸡1只,艾草15 g。
制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草煮汤,分2~3次食用。经血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可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慌怔忡、失眠多梦、少腹冷痛者。
2.艾叶粥
食材:艾叶10 g,大米100 g,白糖适量。
制法:将艾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加入适量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出血、下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
【注意事项】 ① 阴虚血热者慎用。② 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③ 血热为病者禁用。④ 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