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贝 母
浙贝母具有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的特点,可作为花境中优良独特的花材,也可丛植。其适于庭院种植,亦可布置花境或作基础种植,其中矮生品种适合盆栽,具备极强的观赏性。花贝母,魅力就在于顶端的花冠,以及冠生在花丛上的叶子(确切说是苞片)。贝母的花语:忍耐。因为它的花总是低头向下,人们将忍耐作为冠花贝母的花语。另一种说法认为贝母的花语是绚烂。
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喜肥,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中。
【别名】 大贝、象贝、元宝贝。
【药用部位】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种植技术】 6~7℃的地温适宜浙贝母出苗,10~22℃的气温最适宜植株生长,低于4℃或高于30℃时植株即停止生长。鳞茎在地下5 cm处,日平均地温10~25℃时能正常膨大,高于25℃时休眠,低于—6℃时鳞茎受冻。开花适宜气温为22℃左右,喜阳。
1.栽植 浙贝母多用鳞茎繁殖。栽培期宜在9月前后,将鳞茎放入花盆中种植,注意芽头向上。
2.肥水管理 在施肥之前要除一次草,使土壤疏松,肥料易吸收。贝母需要肥料的时期比较集中,仅靠出苗后追肥不能满足贝母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而冬肥能在整个生长期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因此应以迟效性肥料作为冬肥的主料。2~4月,浙贝母需水较多,若这一时期缺水,植株便生长不好,直接影响鳞茎膨大。整个生长期水分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北方春季干旱,需每周浇一次水,水分过多易使鳞茎腐烂,所以下雨时应及时移入室内。
3.修剪 适时摘花有利于鳞茎养分集中,进而促使茎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药材品质。摘花应在植株顶部有1~2朵花开放时进行,且宜在晴天进行,以免雨水渗入伤口,引起腐烂。摘下的花稍经晒干后可入药。
【性味功效】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食疗药膳】
1.浙贝杏仁露
食材:浙贝母10 g,杏仁8 g,冰糖15 g。
制法:先将浙贝母洗净,杏仁用水浸泡片刻,去皮、尖洗净,将浙贝母、杏仁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加入冰糖煮30分钟,去渣留汁待凉后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化痰、镇咳之功效,适于患肺炎的中老年人饮用。
2.浙贝雪梨蒸
食材:浙贝母粉6 g,鲜梨500 g,白糖30 g。
制法: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浙贝母粉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表。适用于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注意事项】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