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 桂
肉桂为亚热带常绿乔木。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植,其中尤以广西栽植为多,常栽植于沙丘或斜坡山地。树皮是常用中药。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灰钙土或呈酸性反应(pH 4.5~5.5)的红色砂壤土为宜。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以上。
【别名】 牡桂、筒桂、官桂、大桂。
【药用部位】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种植技术】 肉桂属半阴性植物,幼树喜荫蔽,要求60%~70%荫蔽度,忌烈日直晒,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步能耐较多阳光,成株喜阳光充足,阳光可提高结实率和促进桂皮油分充足,提升药材质量。肉桂为深根性植物,喜土层深厚,以排水良好且通透性强的肥沃酸性(pH 4.5~5.5)砂质壤土为宜。
1.栽植 一般用种子育苗移栽法。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种,或用湿沙混藏,但不得超过20日,过期则丧失发芽力。栽植时将种子埋入土壤并稍稍覆土,浇水并盖上干草,播种后20~40日即可发芽。3年后苗高约1 m时,选2~3月中的阴雨天移植。
2.肥水管理 出苗后应清除杂草,架搭荫棚,防止烈日暴晒,注意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6~20 cm时,拆除荫棚,注意灌溉及施肥,肥料可用堆肥、尿素、过磷酸钙等。施肥后及时浇水。
3.修剪 每年冬、春季各进行一次修枝,主要把多余的萌蘖及靠近地面的侧枝剪去,使茎干直而粗壮。采果后,应修剪掉病虫枝、弱枝以及过密的侧枝。修枝剪下的枝条,可选作桂枝供药用。
【性味功效】
性味:辛、甘,大热。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温经通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食疗药膳】
1.肉桂姜肚
食材:肉桂5 g,猪肚200 g,生姜50 g。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丝,同切碎的生姜和研末的肉桂,一起放于碗中,加清水及食盐适量,隔水炖至烂熟,分2次服食。
功效: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阳虚或胃寒所致的胃脘隐痛,喜热畏寒,呕吐清水,口淡不渴,纳差腹胀等。
2.桂皮山楂饮
食材:桂皮6 g,山楂10 g,红糖30 g。
制法:将桂皮、山楂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纳入红糖烊化饮服。
功效:可温胃散寒,消食导滞,适用于胃脘闷满作痛,干噫食臭之气,厌食而大便不爽等。
【注意事项】 ① 阴虚火旺忌服,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服。② 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③ 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