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有哪几类

11.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有哪几类

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可分成4类,即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和植物类药物。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及相关注意事项,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1)α1受体阻滞剂: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升高,导致尿道受压,膀胱流出道梗阻,引起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而支配平滑肌细胞的α1受体起到了主要介导作用。同时发现,α1受体不仅存在于前列腺内部,也存在于尿道、膀胱颈及膀胱三角区附近,这些地方的α1受体处于紧张状态可引起尿路刺激症状。α1受体阻滞剂能使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及尿路刺激症状减轻。

临床上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有坦洛新、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α1受体阻滞剂根据α1受体的选择性和血清清除半衰期进行分类。分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阿呋唑嗪、特拉唑嗪)和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萘哌地尔)。α1受体阻滞剂起效快,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即可改善症状,但连续使用1个月无明显效果则不应继续使用。服药期间还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困倦、直立性低血压及异常射精。尤其是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同时服用扩血管药物的患者,晚上起床小便时动作应缓慢,防止突然站立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2)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与男性睾丸分泌的雄激素睾酮有关。但是睾酮不能直接作用于前列腺,需要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双氢睾酮而起作用,促进前列腺的生长、肥大。临床上可以通过药物抑制5α还原酶,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降低DHT的含量,起到抑制前列腺的生长、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使用这类药物不仅能缓解排尿困难的症状,还能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发生急性尿潴留和需手术治疗的风险,更适合前列腺体积较大(大于30毫升)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临床上常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包括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和爱普列特。虽然此类药物安全、有效及副作用少,但老年朋友们在服药期间要注意5α还原酶抑制剂起效慢,需服药6~12个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并且需要长期服药。5α还原酶抑制剂也有一些副作用,包括性功能障碍、乳房发育等,但多数能够耐受。同时,药物对PSA有影响,服药半年后PSA水平下降一半,所以在进行PSA筛查时要注意药物对PSA的影响。

(3)M受体拮抗剂:M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M受体,缓解逼尿肌的过度收缩,降低膀胱敏感性,改善前列腺增生的尿频、尿急等储尿期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M受体拮抗剂有酒石酸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由于M受体拮抗剂会抑制逼尿肌的收缩,对逼尿肌无力者是不能应用的,同时对尿潴留、胃潴留、青光眼及M受体拮抗剂过敏者也不能使用。服药期间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超声检查残余尿量。

(4)植物类药物:植物类药物为植物提取物,治疗前列腺增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中使用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较小。但由于这类药物成分复杂,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多为临床经验性用药。临床上植物类药物种类较多,包括各种中药,常用的有舍尼通、翁沥通、热淋清等。

(朱汝健)

— 专家简介 —

朱汝健

朱汝健,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男科专科分会委员、前列腺疾病学组成员。

擅长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等腔内微创手术,以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治。熟练开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