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骨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什么意义

43.同位素骨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什么意义

同位素骨扫描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的核医学影像检查。它与局部骨骼的X线影像检查不同之处是检查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一般需2~3小时后再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如γ照相机、ECT)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若某处骨骼对放射性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退,即有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现象,说明骨放射性吸收异常,这正是骨代谢异常的反映。骨扫描是“骨显像”的俗称,骨显像包括骨全身显像、局部骨平面显像、骨三相显像、骨断层显像、骨SPECT/CT显像、F18(氟)正电子骨显像。ECT实际上又包括两大类设备即SPECT(即习惯讲的ECT——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和PECT(即习惯讲的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主要用于全身骨骼、心肌、心脏功能、肾、脑、甲状腺等检查。在肿瘤的临床应用方面,ECT,特别是PET-CT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尽早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骨显像方法是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

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骨扫描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意义主要在于明确有无远处骨转移,监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尤其对于PSA持续升高以及有骨痛等症状的患者。同时对于发生骨相关事件的患者可以通过骨扫描明确肿瘤的进展情况,为之后的化疗、姑息放疗提供依据。因此,对于前列腺癌患者,一般来说骨转移风险比较高的,即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0纳克/毫升(ng/m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需行同位素骨扫描,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是否准确。

骨扫描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但是骨扫描阳性不一定就是肿瘤。很多骨疾病在骨扫描检查时都会出现骨扫描异常表现,这些疾病包括外伤造成的骨折、老年性的骨质疏松、骨感染、骨性关节炎、骨的良恶性肿瘤,都可以造成骨代谢活跃,使骨扫描显示异常。骨扫描特异性稍低,检测病变定位准确,但定性困难,因而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时常常存在偏差。此外,尽管骨扫描灵敏度较高,但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转移。

目前,骨扫描已成为临床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最有效、最简便、最快捷、最常用的手段,并可用于肿瘤患者的随访、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王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