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设计家长会内容
建议班主任从整个学年甚至扩展至整个高中时期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设计家长会内容。
每次家长会,我们都应该让家长有所收获,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把眼光放在班级的管理上,更应该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考虑。对于班主任而言,虽然每个学期开的家长会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个班主任最好能够根据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考虑到每个学年、学期不同的学生发展要求,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家长会。班主任要对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具体到每一次的家长会,则必须有明确目标。
【案例分享】
“万变不离其宗”
期中考刚结束,学校就通知要开家长会。新班主任小王老师犯了愁,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跟语文备课组的“老法师”张老师讨教一下:“家长会到底该跟家长说点啥呢?”张老师笑着回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啥意思?张老师给我们都指点指点呗!”办公室里的年轻班主任们听张老师这么一说,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凑了过来。
张老师继续开讲:“首先,做家长的需求分析是家长会一个必然选项。要做好家长的需求分析,第一,班主任要明白在家长会上讲话的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学生。如果是对学生说的话,可以在上课期间对学生讲。因此,班主任选择的主题应该是面向家长、基于家长的话题。第二,班主任选择的主题应该是家长关注的共性话题,而不是关于少数家长的个性问题。第三,在共性话题中,你觉得家长最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最想引导家长去做什么,这样的话题就可以确定为家长会的主题。”看着平时总是悠哉悠哉、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张老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厉害!老法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悄悄走进来的年级组长刘老师,她笑着补充道:“你们别忘了从高一到高三的家长会,班主任大体上要有一个规划,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家长会主题,三个学段加起来就形成了高中阶段一个比较完善的家长会主题体系。”
“没错!”张老师继续说道:“以我带的这届学生为例吧,从高一到高二上学期,总共召开了六次的家长会,主题分别是:共舟共济、分享、成长、方向、积极、分析。
“第一次家长会的主题是‘共舟共济’,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班主任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应该传递给家长一种信息:学校和家长是一体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形成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次家长会是高一上的期末家长会,主题是‘分享’,就是分享学习经验。学习是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高中学习更是要遵循学习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几名学生分别介绍各门功课的学法,也安排了两三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介绍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绩。
“第三次家长会是高一下的期中家长会,主题是‘成长’。确定这个主题的背景是:第一,我想告诉家长,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成长。家长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第二,高一下换了数学老师,引起了一些波动。我想告诉家长,经历,尤其是困难与挫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促进他们更坚强地成长。
“第四次家长会是高一下的期末家长会,主题是‘方向’。高中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即将步入不稳定的高二过渡阶段。我从学生目标(学习目标、特长目标、体育目标)、班级目标(学业与活动)和家长目标(团结一心、大力支持)三个方面谈了对未来方向的把握。
“第五次是高二上的期中家长会,主题是‘积极’。之所以把‘积极’作为主题,是因为我想引导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育教学,都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够真正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第六次家长会是高二上的期末家长会,主题是‘分析’。我想引导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要务实,要学会用数据做分析。在家长会上,我用数据重点分析了学生的优势,也简要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最后提出了行动计划,包括学生行动和家长行动。”
“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记住:家长会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家长会的目的一方面是通报学生在校的相关情况;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家长想知道哪些信息,这样家校才能更好地合作,携手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张老师,你说是吧?”小王笑着问。“嗯,孺子可教也!”张老师高兴地拍了拍王老师的肩膀称赞道。
【点评】
本案例关注的是如何确定家长会的主题。家长会到底该跟家长说什么?首先明确工作对象的定位,积极把握家长需求。另外,案例中的一位资深班主任给出了建议:第一,班主任要明白在家长会上讲话的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学生,班主任选择的主题应该是面向家长、基于家长的话题;第二,班主任选择的主题应该是大多数家长关注的共性话题,而不是关于少数家长的个性问题;第三,在共性话题中,觉得家长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确定为家长会的主题。
总之,以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班级建设规律为主线,只有对家长会的主题进行整体的规划、长程的设计,才能真正使家长会发挥家校沟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