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兼顾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

(五)尽量兼顾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

为了提升家长会的效率,教师应该在家长会上清楚地介绍班级管理、孩子的学习情况、今后的工作安排等这些所有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能够在家长会上反应部分学生的特殊问题或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因为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更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案例分享】

今天,我来开家长会!

新高一第一次全体的家长会被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的一个星期,徐老师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按照一般的家长会日程,先是学校领导做总的汇报,尤其是第一次家长会,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希望目标;接着是分管领导做年级的分析和安排;然后再是班主任对这半个学期来的观察和反馈,穿插着期中成绩的分析和班级情况的综述,还有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再加上个别家长的接待,林林总总。望着笔记本,徐老师叹了口气,唉,看来10点钟也不一定能结束,而且这么多混杂的信息,对家长而言,很难辨别针对性,效果也不一定好。

果然,那天家长会结束得很晚。有的家长开完会就急匆匆地走了,完全没在意刚才老师讲的典型就是自家的孩子;有的家长围着老师问长问短,也没意识到先前的总体情况介绍中,班主任老师都已经讲到了。

怎么办呢?如何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反馈普遍性和个别性问题,使信息的传递更顺畅更有效率?徐老师想,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第二天下课时——

“老师老师,我想参加下次的家长会!”小A从边上突然冒了出来。

“啊,为什么呀?”

“昨天我妈回去就说我上课不认真、作业不认真。还说徐老师说了,我们这个组都不怎么投入学习。我和她说了半天,说不清楚……”

“你妈妈误解了吧,我是说班级里有不认真学习的情况,并不是说你呀。”

“我也是这么和她解释的,她非说就是我。下次开家长会我坐在她边上,我要补充发言!”

“行,很乐意邀请你来参加家长会,而且我有了个更好的主意!”徐老师高兴地说。

第二次家长会前,徐老师组织班干部围坐在一起。

“我想请你们来组织家长会。”徐老师微笑地看着同学们。

“啊?”

“想请大家从各个侧面来反映我们班真实的情况。体育委员可以说说这次体育运动会的战况;团委谈谈这次组织活动的想法;班长要总结一下这半学期的情况……”徐老师胸有成竹地布置着。

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我们不一定讲得好……”

“不怕,主要是通过大家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关注大家的成长。没事的,但要有理有据哦,表扬和批评都得言之成理才行。”

“我想可以做个PPT,把几个板块分一分。”班长跃跃欲试。

“可以,你们商量吧,做完给我看看,我再出出主意。”

“好!”

随后,徐老师又去了任课老师办公室,请各位任课老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分层挑选典型学生,掌握对应的作业反馈、上课状态和测验综述。由学习委员牵头,请课代表各自准备,将任课老师反映的班级情况列表,将重点红字突出,尤其表彰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端正认真的学生。

这一次的家长会,徐老师胸有成竹。

学校领导发言结束后,在家长们诧异的眼光中,徐老师带领着学生们站在讲台上。由班长作班级主题发言,总述班级情况并指出现状中普遍性的问题;各位班委成员分别从各个角度反馈这半学期来班级的各项工作,并能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加以证明;各学科的课代表也从三个层次分析学习情况和师生交流畅通的重要性,并提出学习典型,展示优秀作业和研究性小报。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在这个汇报中出现,有积极的鼓励,也有善意的批评;有长处的展示,也有缺点的披露。同学们从自身出发,立场中立客观,既反馈了普遍性的问题,也兼顾了个别性问题,家长们听得很入神,频频点头,徐老师带头鼓了掌。

家长会本身就是个沟通的平台,由于特定的时间限制,班主任很难将普遍性和个别性的问题都表达清晰,让信息有针对性地传递给家长,让学生来做主角,就调换了主体位置,吸引家长反思,个别性问题往往能够得以解决。

【点评】

如何在家长会上兼顾普遍性问题与个别化问题?作为家校沟通平台的家长会,常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任课老师的缺位和家长关注点的不同而产生焦点模糊,班主任老师往往顾此失彼。常常只能着眼于普遍性问题,而对个别性问题放置一边,长久以往,部分家长很难在家长会上收获到针对性的信息和指导。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会来反馈情况呢?

本案例中的老师,意识到如果自己像往常一样开家长会,可能不能解决本次家长会要达到的目标。于是,老师将自己从台前转向幕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介绍,使家长会成为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良好平台,让家长们都有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