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协调职能

(四)沟通协调职能

1.组织交流职能。广泛收集家长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组织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沟通协调职能。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力所能及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协助学校解决办学中的问题。

【案例分享】

家委会——矛盾的协调会

“傅老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要了解下你们班的情况。”

“好的,马上来。”

校长打电话给我,看样子事情已经越闹越大,校长都已经知道情况了,到底该怎么处理?

“傅老师,听说你们班部分学生和家长写了请愿书,要换掉你们班的王老师。你了解情况吗?到底怎么回事?”我还没坐下,校长已经一连串的发问。

“事情是这样的……”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王老师,英文高级教师,教学风格古板严谨。A同学成绩不错,特别是英文成绩非常出众。而且A同学在班级很有号召力。上周的英文测试,有一道英文填空题,A同学写了一个答案,王老师认为不对。A同学当场质疑,说他的答案比老师的答案更好。王老师问他在哪儿看过这个词的这种用法,A同学拿出本英文小说。结果王老师说,看英文小说能帮助阅读是好事,但是小说也分类,有些不规范的小说可能起误导作用。

A同学不服气,晚上回家上网、翻阅各种资料。第二天上课,他说他找了牛津字典、韦伯字典等权威字典,然后引经据典,说明他的答案比王老师的好。同学们力挺A同学,甚至质疑王老师的教学能力。平时我班级英文成绩就不是很好,加上这次事件,于是学生、家长中有人提出要更换教师。”

“作为班主任,你应该在学生家长老师中起到比较好的沟通、协调作用啊。”校长皱着眉头,有些语重心长。

“我第一时间找到王老师了解情况。王老师坚持认为教学大纲中没有出现过的单词的用法就不能作为答案。高考中如果作答,肯定失分。”“挺好啊,以高考为标准。让王老师出面和学生、和家长解释清楚不就好了?”“王老师说他已经解释过了,是学生和家长搞不清楚状况。他不愿意再去解释了。估计这次事件伤他自尊了。我已经在反复做学生的工作,特别是A同学等几个。但是家长那边我有些无能为力。我既不可能一个一个给家长打电话,又不可能史无前例地全校单独开一次家长会。”听了我的这番话,校长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王老师这边我来做工作,学生那边交给你,家长方面,家长方面……”

一番寂静过后,校长有了答案:“你班上有家委会,对吧?找家委会帮忙啊!”

“对哦!家委会。”思考了很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我兴奋地拍了拍手,“我们可以召开家委会的会议,让我和王老师在家委会会议上和家长解释说明情况。如果这些家长的工作做好了,相信以他们在家长群中的影响力,其他家长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家委会的会议时间就定在明天晚上吧。你马上去通知。我也要参加。我会从学校层面讲一讲我们学校的英文特色。去年王老师教高三,我可以介绍介绍他班级的成绩,让家长有信心。你们班的深层次问题其实是班级英文成绩。这不仅要靠老师的努力,我们更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帮助。看看王老师能给什么建议,让家长协助,提高班级英文成绩。”校长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前额,之前纠结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第二天晚上召开家委会会议。我先介绍大概情况。王老师把具体的事件和家长做沟通,还传授了一些英文学习的方法。王老师特别指出英文需要多读、多背、多看,现在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在家读半小时英文,希望家长能配合监督。校长从校级层面和家长做了交流。一番沟通之后,家委会的家长们谢谢学校对此次事件的重视,对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他们表示会做好学校和全班家长的双向沟通,把此次事件顺利解决。家长们还非常开心地承诺每天在家监督孩子读半小时英文。

第三天,学生A代表全班收回了更换教师的请愿书。

第四天,每个孩子的家校联系本上都有“已读半小时的英文”和家长签名。

【点评】

家委会具有协调家校矛盾与冲突的职责。当家校双方产生矛盾时,教师和家长处于强烈的情绪体验当中,此时双方直接接触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家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当家校沟通的桥梁。案例中班主任利用家委会在家长群体中的威信和同为家长的心理优势,顺利地解决了矛盾。

无论家委会、全体家长、教师还是学校,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本案中,家委会不仅搭建了家校间良好沟通的平台,而且调动起所有家长的积极性,与学校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英文成绩,最后事件迎刃而解。本案例也告诉我们,家委会要发挥积极效能,不仅需要教师、家长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层的积极介入,让家长对学校、对王老师更有信心,加速了事件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