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力量、多种方法协同开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与课程,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涯意识、职业价值观以及树立职业理想对其未来成长的重要价值,促使家长的教育关注点从当下扩展至孩子的未来。
其次,当自己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指导家长时,要联合学校心理教师以及其他教师等共同面对,寻求各种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的学生顺利度过高考这一生命中的重要关口。
【案例分析】
出奇制胜的“鸡尾酒法”
所谓“鸡尾酒疗法”,其含义就是同时使用3—4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艾滋病毒,治愈艾滋病的目的。我们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是否也可以综合进行“鸡尾酒”式的教育,真诚地关心家长们,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呢?
案例
学生小红是一名高一高二成绩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可是到了高三下学期,她会经常一个人发呆或者一个人暗暗哭泣,小红说她简直不想高考了,想自杀,看到学校就觉得恐怖,不想到学校来。有的家长也反映:高三的学习这么紧张,这样的学生会影响别人学习。她妈妈对她训斥和打骂都丝毫不起作用;看着小红那日益发呆的眼神,我作为她的导师,心一下揪紧了。怎么回事?
接近法——开启心灵的窗户
我开始尝试接近小红同学。常常利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的时间找她谈心,尝试了解她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甚至在走廊里遇到她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我也会笑着和她打招呼,让她感觉到老师关心她。虽然,也遭到了很多次的“冷脸”,但我知道冰山融化绝非一日之功,我始终坚持着。通过大量的谈心,我终于了解到原来小红的妈妈是一个单亲妈妈,一直对小红要求很严格,对小红提出了必须考上一本的要求,而小红的物理成绩却一直在退步。她说她很害怕,害怕妈妈责备她,她现在天天晚上会做考不上大学的梦,白天就会头脑昏昏沉沉,还似乎一直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她,她觉得人都要崩溃了。
我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解决小红同学现在的状况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某些教育观点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我为小红制定了一个“鸡尾酒式”的辅导方案:
医疗辅助法——为成功奠基
为了寻求解决的方案,我说服小红的妈妈和我一起去了心理老师那儿进行咨询。通过和心理老师的交流,小红妈妈了解到了小红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中非常普遍,很多学生会因为考试压力较大而产生了心理上的障碍。心理老师还指出,像小红这样敏感多疑,郁郁寡欢,自我评价非常低的则属于阶段性的忧郁症和考前焦虑症。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坚持和她谈心,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一定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妈妈和我尝试对小红进行了系统脱敏法。如何让小红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这是辅导的关键。依据小红的考前焦虑程度,老师为她制定了“六级脱敏表”:一级,看见学校围墙心不慌;二级,能走进学校大门;三级,在校园行走并敢于抬头望教室;四级,能走进教室;五级,能正常坐在教室听课;六级,能正常参加考试。脱敏分为“想象脱敏”与“实地脱敏”两个阶段。“想象脱敏”阶段主要由心理老师负责引导,每次脱敏训练后布置练习;“实地脱敏”前两级主要由家长陪同进行,第三级由心理老师和家长陪同完成,第四、五级由家长陪同进行;第六级脱敏先在心理咨询室模拟考试情景进行,再由心理老师负责,从小测验开始,在教室进行实战训练。整个过程,大概用了三周时间。
通过近一个月的辅导,小红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一是封闭的内心开始向外开放,能正常地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二是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敢于面对教室的考试环境;三是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基本恢复,医生认为可以参加高考。
同伴疗法——出招无痕爱有痕
我还安排了小红妈妈参加班级的主题教育课。在班级的主题教育课“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言,畅谈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小红的妈妈在主题教育课后,来到办公室和我交流,我也和她讲述了我校的“立人”思想和“立人”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成绩上,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成功融入这个社会中,是否会尊重他人,是否会合作和分享。
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我让小红妈妈与我们班级别的孩子的家长交流与沟通有关如何让孩子建立自信、如何适应高三的学习。在不断的家长间交流中,小红妈妈彻底改变了她的观点,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学习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学会如何做人,提高整体素质是培养孩子的重要目标。
家校合力法——品尝成功滋味
我和小红妈妈每日详细交流小红的情况。同时我还推荐了小红妈妈阅读两本书:《家庭心理辅导》《卡尔·威特教育精华及中国家庭教育启示》。小红妈妈也逐步同意了我的观点,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教育中最重要的。
高考的那一天,小红在妈妈的陪同下参加了高考。在她进去的那一刻,她突然回头,对我甜甜地笑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心中涌起的那种喜悦是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的。
【点评】
所谓“鸡尾酒法”,就是在家庭教育指导时,不是单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单凭班主任的力量可能不够,更多的时候要联合其他教师的力量,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综合进行,即案例中提到的“鸡尾酒”式的指导方式。
案例中,班主任老师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敏感地辨识出小红这位考前抑郁倾向逐步加重的学生,并通过自己与其沟通、邀请心理老师协同、和家长一起合力等方式扩展小红的视角,接纳自己,现实地缓解了她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无措和压力,是高三适应辅导的较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