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一个班级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班主任可以通过家委会了解学生家长是否可以为班级提供职业体验的活动机会,让孩子感受社会上的各个职业领域,从而有助于他们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通过生涯体验活动,也可以促进家长对生涯发展教育的认同。

【案例分享】

高职里的旁听生

“西餐摆台之前首先要检查餐具酒具的清洁与完好,佩戴手套。摆台的顺序依次是餐盘、面包与黄油碟、刀叉勺、酒具、餐巾、调料瓶与烟灰缸。我们首先来看餐盘摆放的要求……”在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的西餐服务摆台课程上,老师正具体细致地边讲解边演示着西餐摆台的要领。而他身边围绕的数十名学生,却并不是上海商学院的学生,他们清一色穿着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服,神情专注地聆听并观察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高老师是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理科班的班主任,他的班级学生个个都是经过学校考试选拔出的,每次考试都成绩卓越。然而在经过学农社会实践之后,高老师却发现了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生活技能很差,而且对此不以为然。学农期间,内务整理暴露了很多学生的弱点——被子叠不好、碗洗不干净、不会洗衣服等。而在下地劳动的时候,竟然还有个别同学带着英语单词本,不拿锄头镰刀反而在背单词。当辅导员问及的时候,他们的理由竟然是“学农结束之后不久就是期中考试”,并对农业知识和技能流露出不以为然甚至鄙夷。

高分低能的情形在现在的莘莘学子中并不少见,而这种一味追求成绩分数、对生活能力毫不重视的心态更让人觉得后患无穷。更可怕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潜在意识,自诩清高而无视甚至鄙夷其他行业,缺乏对他人的尊重,这是德育的失败。高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次投票:你如何看待生活技能?除了个别学生选择了自己“生活技能挺强”之外,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忙着学习没空顾及其他”或是“生活技能技术含量并不高,以后自然就会了”,竟然也有同学选择“交给钟点工,完全不需要生活技能”。高老师觉得学生们其实还是有提高自己生活技能的需求,只是对它的理解并不准确。在与几位生活技能比较强的学生聊天的过程中,高老师发现小鱼同学的能力和见闻要比其他同学更强更广,与他详谈之后,高老师觉得小鱼的情况可以借鉴而且有可操作性。

小鱼曾经也是只埋首读书的象牙塔学子之一,生活技能薄弱。小鱼的父亲是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的一位中层领导,他在几年前将小鱼带入了自己的学校,让他体验了几堂职业培训课程。原先不以为然、觉得“这种东西还需要学”的小鱼在真正体验了职业培训课程之后,忽然发现其中的知识含量、操作技能远远出乎自己意料,而且贴近生活、非常实用。于是他便利用课余时间旁听了一些职业培训课程,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所实践。从初中至今几年下来,小鱼的生活技能便远远超越了同窗们。

在期中考试之后的家长会上,高老师与家长分享班级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提到了这些身在象牙塔中的孩子缺乏生活技能的情况。大多数家长的回应则是:很赞同老师的说法,但除了无奈叹息别无他法。高老师看到并未附和叹息的小鱼父亲,于是私下里约谈了他。

小鱼的父亲与高老师进行了深入沟通,高老师提出了让学生们也如小鱼一样走入高职体验职业培训课程的希望,小鱼父亲表示可以与学校合作,双方可以进行规划。在学校的支持下,这一计划开始分步骤实施。

上海商学院提供了几门课程由学生投票选择:前厅客房服务、西餐摆台与西餐礼仪、餐厅服务与餐厅折花、美容美发实训。同学们在看到课程简介的时候十分好奇、议论纷纷,原以为生活中常见而不以为然的服务,原来其中蕴含了很多东西,光看名字真是看不出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经过投票统计,西餐摆台与西餐礼仪课程最终入选。学校与上海商学院商榷之后约定了时间,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同学们在学习西餐摆台之后,感受颇丰。有人原先觉得不就是吃饭之前摆个盘子吗,现在才发现摆台的每个顺序与细节都渗透了西餐礼仪和人性化。有人原先觉得摆摆餐具有什么难的,简直是雕虫小技,如今亲自实践才发现各种餐具的顺序、摆放的角度,甚至是摆台时候举止的优雅娴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心神专注和长期的练习实践。在体验之后,高老师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大家对于餐厅服务职业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原先的不以为然与轻视似乎没有了。在周记中,有同学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各行各业都需付出智慧与努力的新理解,并表示体验之后才知“术业有专攻”,行业的收入与社会认同虽然有差异,但付出的心与力都是实实在在的,令人尊重。

这样的感悟无疑是让人欣慰的。还未真正步入社会的学生,只有摒除高人一等的狂妄、持理性正视他人努力、尊重他人职业的心态,并拥有一定的生活技能,才能为将来涉足社会奠定好基础。

【点评】

高中生到高职参加职业培训课程,可以了解、学习多种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案例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合作,通过家长资源,给了孩子们一个去高职学校去参加职业培训课程,进行职业体验的机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意外的“社会实践”,更是具有了“意外的收获”,而且收获颇丰。这是一次成功的家校合作的案例,由于家长的参与,孩子们拓展了对各类职业技能的认识与了解。相信这次体验活动对于他们将来选择大学专业、从事何种职业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