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主题与内容

(二)沟通的主题与内容

一般而言,教师家长沟通的目的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开展:一了解孩子个体发展经历、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二了解孩子的家庭教养状况和原生家庭背景,三传递给家长孩子的在校情况,包括学习状况、在校活动、与人交往情况、出现的问题等。

为更好地同家长开展有效通畅的沟通,对上述三个维度,以下具体内容可供参考:

·孩子的学习成长经历,如是否存在多次转校,有什么学科特长,获奖经历等。

·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是否有才艺特长,孩子的兴趣爱好形成原因和培养过程等。

·孩子的社会活动经历,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或特色夏令营、冬令营、特训营等,从中得到的收获体验。

·孩子是否有干部经历,及具体负责开展的某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收获体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有影响、有意义的,除父母以外的人或事件。

·孩子家庭教养的核心和原则,父母的分工,谁有家中的话语权。

·家长的教育理念,包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教养观念,对整个教育大环境的看法观点等。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分析、期待和近期、中期和远期远景。

·进入青春期后,亲子沟通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应对方式。

·关于家庭教育给予一定的方式指导或建议。

·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否存在特殊性或特殊要求,如父母离异、意外丧失家庭重要成员、是否需要学费补助等特殊情况,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配合关注。

·家长感兴趣的如学校教育特色、班主任等德育工作、学校学科教学等。

·孩子在一段时期内的学校具体表现、特定事件、呈现的问题、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和孩子在校状况相关的内容。

·孩子学习情况分析,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等,孩子的近期学习成绩怎么样,跟往常相比是否有波动,以及造成波动的原因,需要家长协助的情况。

·孩子的课上表现,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如需改正,需要家长与工作者共同努力引导。

·孩子在家开展学习的状况,如时间自我管理、课外补习等。

·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可了解孩子对手机和电脑的使用状况,孩子周末或休假中的同伴联系等情况。

·需要家长配合共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