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让家长由看客变成当事人

(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让家长由看客变成当事人

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班主任可以适时地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当家长作为班级的一分子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时,他们就由教育的“看客”变成班级教育的“当事人”,他们就有了参与感和被尊敬感。

事实证明,家长也非常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家长的参与热情,给予家长认同与鼓励,像孩子一样,家长也是需要班主任鼓励的,当他们被认同时,他们就会逐渐有了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他们会把自己当成孩子班集体建设的一分子。

【案例分享】

当“看客”变成“当事人”……

每逢我校举行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我都邀请家长参加。通过参与,家长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看到学生在校的进步和专业学习的成绩。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拼搏时,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舞台上精彩地表演时,家长都激动万分,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有取得如此的进步和成绩。

最让我感动的是“放飞青春梦想”集体生日会活动。在前期准备活动中,我恰好住院,本来要班主任和家委会共同完成的筹备工作几乎全部是由家委会带领家长完成的。得到通知后,我和会长通了个电话,把情况向她说明,她表示很乐意负责这项任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提供上届学生的活动资料给他们参考。生日会的主持让班委学生策划,家委会负责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但更多的后勤工作全由家长配合完成。在筹备生日会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班委学生讨论生日会需要制作关于成长的音乐短片以及留作纪念的中学成长记录册。这需要全体学生提供小时候和现在的两张电子照片。但有些家长迟迟未交,会长出面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帖:“孩子能参加这种集体生日会的活动是很难得的,应该配合孩子完成他成长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时间紧迫,望大家积极配合,尽快提供照片。”恳请的措辞让一些马虎的妈妈纷纷表示歉意,及时补齐材料。

争取了家长对生日会活动的支持后,家委会又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和编辑,并联系广告公司,把孩子们在中学成长的每个精彩瞬间制作成了成长纪念册。活动当天,家委会成员早早来到现场,用气球、彩带等装饰物精心布置会场、准备好生日会的食物和饮料,并进行全程摄影和录像。在生日会中,大家有观看伙伴们表演时的欢乐,有回忆成长的感动,有读父母来信时的泪水,还有自己写回信时的激动。家委会成员则用相机拍下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脸,随后将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很多家长都转发到朋友圈。有家长还写道:“感谢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用心,让我没有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

每次学校活动后,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里赞扬家委会成员对学生和班级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其他家长纷纷点赞或表示感谢。家委会成员自己表示能为班级同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自己是很开心和愉悦的。而且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些不是家委会成员的家长还主动表示下次也要参与活动。除了学校的大型活动以外,我还会组织一些能让更多家长参与的活动,比如在特定的日子开展学生和家长互动活动,比如“母亲节的关爱”“志愿者在行动”等,都可以用拍照片、写感言的形式进行呈现。不占用家长太多的时间,只要拍照即可,操作也比较容易。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反馈总结,肯定活动中好的地方,表扬积极参加活动的家长,并且与其他家长分享活动中难忘和高兴的瞬间。这些点滴的活动给家长留下了参与的印记,让他们把这份快乐铭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收获,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地走进学校活动中来。

【点评】

认同感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家校共育。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到家校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就很容成为活动的“看客”。家长从“看客”变成“当事人”的时候,他们所起到的教育功效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通过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更加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也使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班主任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她不仅仅满足于邀请家长出席活动,而是让家长体验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家长在体验的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欲望,也实现了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步,对孩子成长的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