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三)引导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家长,他们经常和老师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与问题,在家里他们也总是批评、数落孩子。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家长对孩子只有否定没有肯定,在这样负面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自卑、孤独,缺乏安全感,甚至容易自暴自弃。尤其是在学生面临如此巨大的高考压力的时期,家长负面的教育方式会特别打击孩子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从正向的一面看问题,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夸奖与鼓励。

【案例分享】

当我的孩子一无是处时

12届1班是我09年新接的一个班级,班级学生个性都非常鲜明,其中有位小陈同学。在新生家访过程中,他就这么介绍自己:我是一个阳光大男孩,有时会有点小迷糊,但进入高中后我会努力……之后在两年的相处中,也充分证明了,他当时对自己的评价是相当准确且到位的。

与小陈母亲接触,是在家访后一个星期,他妈妈打电话给我,并告知我说,那天我家访,她没好意思和我介绍小陈,但事后想想还是有必要让班主任知道学生的真正情况。她说:“小陈从小到大都没办法自我管理,例如老是掉钥匙,以至于初三的时候还把钥匙挂在头颈上,直到进入高一才拿下来。从小学开始班主任任课老师就一直打电话告状,他要么作业没带,要么就是上课做自己的事情不听讲。还有他身体不好,个子老是长不高,所以曾经让他服用生长激素,但后来担心药物副作用,就停了,但现在看来,好像副作用还是影响到小陈的学习了,因为他经常睡不醒……”在和小陈妈妈的这次谈话里,我一直听着她诉说对小陈的不满、担忧,也深刻地感受到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焦虑和没有章法。

我感觉到这位母亲基本上采用的是救火灭火的方法,小陈哪里出现问题了,她就冲到哪里一顿补救,但是缺乏对孩子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也无法预计小孩的问题会出在哪里,以至于她眼中的小陈,一无是处。

在发现了这个家庭的问题之后,我打算通过改变认知、换角度思考、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对这位母亲进行指导,我为小陈母亲设计了三个实施步骤。

我先约小陈母亲到校面谈了一次。在面谈过程中,我只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小陈有哪些优点?这位母亲在听了这个问题后突然间愣住了,她很疑惑地看着我,因为她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小陈有什么优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不足,她关注的也是不足。我请她努力想想,怎么会没有优点呢?人总是会有优点的,我让她说说自己的优点?她滔滔不绝说了很多。那你的孩子呢?你在生活中就没发现他的优点?“他身体不太好,个子也不高,如果说优点,那么他胃口不错。”“好的,非常好,那么至少现在你发现了他的一个优点。”我肯定了她,“我们再回忆下,他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哪里能不能找到他的优点……”

这位母亲在我的引导下,努力地寻找出:善良、热情、小聪明……这些都是在这次对话里她后来反馈出来,给予孩子的评价。我及时记下了这些词语,在结束谈话之前,我给她看了,她特别激动。“我从来没有想过他还有那么多好的地方,看来我真的是不了解他。”

接着,希望母亲能够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因为在她看来,救火就是她的责任,儿子一旦哪里出现问题了,她就觉得自己要去帮着解决掉,所以小陈的问题都成了她的问题,也因此她害怕在小陈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这恰恰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轨迹,所以我希望通过换角度思考,让母亲能够接受问题,正确看待孩子身上的不足。

因此,当小陈几次作业忘带之后,我又请这位母亲到校面谈了一次。这次的话题就是小陈作业又忘带了。这位母亲一听说作业忘带,第一反应就是,“他怎么又忘带了,我不是让他好好检查书包的么?这个小孩做事就是马虎。王老师你说气不气人?”当我回答她说,“你应该让他自己回去拿,书包检查本来就是他的事情,学生忘记带作业是时常有的事情,这恰巧能反映出他平时那些习惯不好,现在发现了加以纠正,以后不就好了么?哪个人不会出现问题,你说是不是?”“可是他的这个问题从小学到现在,我为此不知道给他送过多少次书本了,有时候还要单位请假出来。”“是啊,你为他是做了很多,那他为没带书本到学校做了些什么?”“他?挨打。”“除此以外呢?”“没有了。”

这次对话中,我终于发现小陈忘带作业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当问题出现时,小陈就会被打,但责任却由母亲承担。因此小陈永远不用承担他不按时交作业的责任。当我把问题的症结点明给这位母亲时,她恍然大悟,她从来没有教过小陈该如何承担他的责任,学习的责任,做子女的责任。我顺势让她认识到,问题本来就有它的两面性,关键看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过度担心焦虑急躁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错误就是改善的前提,就如同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最后就是灵活应用积极心理暗示,我用了2年的时间来实施。在担任小陈的班主任,了解了他及其母亲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位曾经接受了过多消极暗示的母亲,我一直采用的方法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让这位母亲接受她的孩子是具有潜力的好学生。为此,当小陈第一次参加年级诗歌朗诵赛,朗诵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时,我告诉她我听得感动;当他每天中午去图书馆看书时,我告诉她小陈的知识很全面;当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了门窗灯时,我告诉她孩子的心有多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沟通和联系,在某天的电话中,这位母亲告诉我说,王老师,以前我最怕接到学校和班主任的电话,现在我最想接到的就是你的电话。当听到她这么说时,我知道,过去的那些消极面,在慢慢地消失,我将和这位母亲,在她心里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小陈。接着我向她介绍了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告诉她赞美和肯定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也达成共识,当小陈平时在家里作业拖拉时,妈妈不是严厉地怒骂,而是用行动把他拉到写字台前,放一个小闹钟在旁边;当小陈作业忘带的时候,将由小陈自己放学后回去取回送到任课老师的桌上,妈妈及时给予他肯定:你是长大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通过近2年的努力,我和这位家长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就小陈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小陈妈妈再也没有了焦虑。小陈也在这两年中表现越来越好,在今年的高二会考中,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全A,信心满满地投入高三学习生活中。

【点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有些家长在和孩子共同成长过程中,会因为过度关心孩子的成长,总是看到孩子不足的方面,而忽略孩子的优点和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失效或者效率不高。引导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以自信,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案例中,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一个阳光而又迷糊的大男孩,背后有着一位关心孩子成长又不得法的焦虑母亲。针对家长“否定、消极”的教育方式,老师在仔细分析了母子之间的联动效应之后,果断地采用了观念引领、换位思考和正向教育的策略,引导家长从正面看待孩子、欣赏孩子,帮助家长换位思考、缓解家长焦虑,教会家长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引导母亲在反思中不断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使家长重新建构了孩子积极正面形象。最终,家长不再焦虑,孩子不再迷糊。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智慧的指导方法值得学习借鉴。最可贵的是,这位老师坚持用2年的时间来关注、关心这个家庭,完全体现了“坚持,不放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