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家长学会换位思考
指导家长要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学会换位思考。实践中经常看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他们没有站在十几岁少年少女的立场考虑,自己强加于孩子的这些做法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换位思考会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孩子的心境,对孩子能够提出合理的要求,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这些对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融洽的亲子关系都是必要的。
【案例分享】
我心唱响
小L是我们班级的一位借读生,开学缴费注册时才被分到我们班,因此没有参加军训,我也来不及家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秀、内向,像个小姑娘。但是开学没过几天,任课老师就反映他在课上发呆、睡觉;作业不完成;特别是第一次摸底考试彻底把我吓到了。放学后我与他进行了沟通,这才了解到他的爸爸是一位海军部队的军官,常年住在部队,一个月回家一次。我问他应该会很想爸爸,他的回答又一次让我吓了一跳,“他看我不顺眼,我觉得自己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希望他不要回家。”这次谈话让我很着急,这种状态的孩子,怎么能投入到高中紧张的学习中来?
第二天我就把他妈妈请到了学校,告知她小L的表现,她好像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真切地对我说:“老师,他的基础很差,每天向我抱怨:上课是煎熬,他听不懂,跟同学也说不到一起,不想来学校了。老师你说该怎么办?”“小L妈妈,不要着急,我觉得你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心,长期学习上得不到进步,已经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勇气。我们现在要帮助他重拾信心,要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我急忙安慰她。小L的妈妈急着接过我的话说:“我儿子就算有优点也早被他爸爸说没了。”我追问道:“怎么回事?”小L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一回家,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他连房间都不敢出来,实在要上厕所的话,会像壁虎一样贴着墙壁,趁他爸爸不注意溜进厕所。”我非常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这么怕他爸爸?”她痛苦地说:“他爸爸教育儿子从小就是打和骂,孩子怎么可能跟他亲,连自信心都没有了。”就这样小L的妈妈又和我聊了很多他们父子之间的“恩恩怨怨”……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到小L的爸爸完全不懂得与孩子沟通。我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向他妈妈表示希望能够与小L的爸爸做一次沟通。
不久我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进行了第一次家访。他爸爸看上去的确很严肃,但对老师很尊重,我把小L在学校的情况跟他爸爸大致地描述了一下,刚讲完,他就开始骂了:“这个垃圾,没用的东西!”我连忙阻止:“小L爸爸,你不应该这样说自己的儿子,成绩再不好,他也有其他优点,你应该和儿子多沟通。”“沟通什么,他在我面前就像一个哑巴,一个没有出息的家伙。”小L的爸爸抢着说道。我也紧接着说:“我听他妈妈说,你长年在部队,难得回家一次。孩子和你接触得少,再加上你总是不愿意放下家长的架子,摆着一副首长的样子,他怎么肯跟你讲心里话,只会趁你不在家时更加叛逆。我觉得你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想想如何改变现状”小L爸爸还是很固执地说:“随便他去,我是不会帮他想出路的”。小L的妈妈听到这里发急了:“你不管,孩子怎么办,你在部队眼不见心不烦,我一个人怎么管得好他?”“都是你宠出来的。”他爸爸生气地说道,一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样子。
我非常严肃地跟他爸爸说道:“小L爸爸,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作为父亲,你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否则孩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况且小L在学校还是一个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学生。你想想如果你的儿子由于厌学发展到逃学,你怎么办?小L目前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打击。我虽然很着急,但是三年后我就不用着急了,你们要着急一辈子。”可能我的这些话中的某一句触痛了小L的爸爸,他略显内疚地说:“是的,我儿子胆子还是小的,相信他也不会干坏事。”我看形势有所转变,赶紧补充到:“所以你再忙,回家的时候不要把部队里教训人的架势用在儿子身上,他妈妈也不容易。”之后我们总算是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怎样与孩子多沟通,我反复强调要多鼓励,成绩不代表一切。结束家访时,小L的爸爸真诚地说:“老师,你们比较懂教育,我听老师的,先改改自己与儿子谈话的方式,以后还要麻烦老师。”我连忙表扬:“相信你作为部队的领导,你的教育水平肯定不会低,你能做得很好!”应该说这次谈话比较成功。
过了一个月左右,接到小L妈妈的电话,说小L的爸爸正在改变自己,只要回家就会找时间和儿子谈心,虽然很严肃,但不骂人了。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家的电话也变成了热线。高二校艺术周活动,小L主动代表班级参加唱歌比赛。我看到他自信地歌唱;看到班级同学为他自豪地鼓掌和欢呼,同学们感受到了小L的存在。
然而没过多久我发现他情绪有点低落,谈心后,了解到小L很喜欢表演和唱歌,想利用星期天出去培训,但他爸爸不同意,认为不务正业。为了防止小L的状态又回到从前,我及时与他爸爸做了沟通,小L的爸爸在电话里非常诚恳地对我讲:“丁老师,现在我也主动和孩子交流,虽然他的回答还是很少的几句话,但我已经很满意了。”我鼓励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一定要坚持下去,他会体会到你的关心。”小L的爸爸激动地说:“是呀!明知儿子的学习基础很差,跟不上高中的学习节奏,还一意孤行地逼着他借读,现在儿子很痛苦我是有责任的。”我表扬到:“你能这样想是很不容易的,现在要让你儿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觉得利用双休日出去学点表演,说不准还能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小L主动参加唱歌比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他现在在班级里很受欢迎,人也开朗许多。”他爸爸兴奋地说:“这小子没有告诉我们,想不到还真有一套。”没过多久,我就从小L那里了解到,他爸爸同意了。我也及时引导他,学习还是第一位的,同时要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为了校班会课,小L又成了拍摄录像片断的主力军,每次听到同学们说:“小L表演得真是专业”时,小L的脸上充满了幸福感,可见小L真正融入了班集体。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表演效果,小L爸爸还特地帮他买了服装。一周后小L主动提出要到外面去一对一地补课,我知道他爸爸又一次成功了。
最后,他自信地走进了高考考场,父子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水火不容了,他爸爸也能放心地在部队工作。听到这样的结果,我心里很高兴。总结下我自己认为这次个案指导能够取得成效,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引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小L的父亲认为成绩落后的孩子就是“垃圾”,自己在同事和亲戚面前脸上无光,因此在教育小L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拳脚相加,这种粗暴教育直接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胆小、内向。我及时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让他明白:小L是一个有自己的爱好、优点、缺点的孩子,而不是一样东西;作为家长,决不能将孩子发展的标准简化为智育发展的单一标准。最终还是调动起小L爸爸关心孩子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愉快地配合班主任将小L往积极主动的方向推一把。
第二,引导家长从尊重孩子开始赢得孩子的信任。小L的爸爸太强势,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指导小L的父亲要与儿子多沟通,特别强调不要用“垃圾”等侮辱人格的词语骂孩子,在孩子面前要克制自己焦躁的脾气,小L才能在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只有自己关心孩子了,孩子才能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小L恰巧又想学表演和唱歌,他的爸爸抓住了这个契机,就赢得了孩子最终的信任。
【点评】
这是一个班主任如何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案例。家长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往往是通过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成绩不理想,这个孩子就会被评判为不认真、不听话,甚至拒绝与孩子沟通,不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本案例的班主任老师找到了学生问题的根源——父亲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都是不对的。在随后的指导中,着力引领学生父亲转变“只重视学习成绩”的错误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以身作则的意识,并引导家长学会换位思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定期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巩固之前的指导效果。
这位班主任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她能够通过真诚以待、换位思考,而且能够做到事后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积累自己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不断成长,也是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