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要适切、明确,符合学生的家庭实际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孩子的改变以及家长的改变。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要针对当事学生与家长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即对孩子哪方面有所改变、促进家长哪些转变,有清晰的目标预设。
同时,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家长和孩子的问题,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预期。
【案例分享】
冰山的融化
暑假接手新班级进行家访时,陆同学的特殊家庭关系引起了我的关注。第一眼看到他时,1米90的个子,高高大大,应该是挺拔阳光的,可他瘫坐在沙发里,面无表情,对任何问话毫无反应,一言不发。我隐隐感觉到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对妈妈的不满。侧面了解到,陆同学的父母在他五岁时抛下他双双去英国发展,近期才回国。而他从小由年迈的奶奶抚养长大。与父母长达十年的分离,使他养成孤僻的性格,内心深处对父母埋怨。可是在开学后,我又惊奇地发现,他对于班级的小事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在意关心。有这样一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开学第一天早上升旗仪式,在大家都出去排队的时候,他一个人留到最后,把教室的所有灯都关了。这虽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孩子,有时可能只是不善于表达自我以及对父母有一股怨气吧。
我决心帮助他的父母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在我们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让他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尽量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的活动,无论是校外志愿者服务队,还是校内的爱心义卖,我都有意让他参加,增加他与同学老师的接触机会。同时,我让他担任了小组长的职务,平时有什么工作都通过他传达给同学,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另外,他非常喜欢研究计算机游戏,我就发挥他所长,让他担任计算机课代表。在各项活动中,我注意到他并不排斥参与,反而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尽心尽责。渐渐地,我时常可以从他脸上看到笑容了,也看到他有了几个贴心的朋友。而他也开始信任我,依赖我。考试前,他会跑来问我借笔记;考试时,他没有带铅笔,会第一时间想到问我来借。虽然在外人看来这些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我却明白他在不断改变,他愿意与人交流了。
可是每当和他谈及家里的事时,他都躲躲闪闪,不愿多提。我知道他对父母还是有着一份不满。所以第二步要做的是通过我的帮助改善他与父母的关系。我首先让他明白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而孩子平时都在学校,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因此,做家长的无论工作再忙,也得抽出点时间来陪孩子说说话。与孩子说话,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也有助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他们的快乐、烦恼,家长都可以了解清楚。而经常和孩子及时沟通,他们也会把心里话告诉父母,从而可以让父母更好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而陆同学特殊的情况又不得不要求他的父母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心思去关心他,磨合弥补这么多年的隔阂。
平时我保持与他父母的联系,把他在校的情况及时告知,同时了解他在家里的情况。我将他在学校遇到的困难或缺少的东西及时告知他父母,让他父母用不经意的方式向他表达关心。同时我也希望他父母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行为举止。在一件事情的处理中,通过我的努力,陆同学父母妥善处理了,并增进了他们的感情。去年年底,一天放学后,他乘车时新买的手机被偷了,我从他的讲话中明显感觉到他自己很伤心、很心疼,但在父母面前他却发了很大的脾气,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如果是以前,他父母一定也会大发脾气,和他大吵一架,最后不欢而散。但这次我与他父母及时沟通交流,把他真实的心理感受告知他父母,让他父母不要责怪他,反而去安慰他,并为他买了个新手机。因为这件事,他对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他感觉父母有点理解他了,处理事情居然不一样了。虽然现在他和父母的关系并没有非常融洽,但情况在慢慢好转,冰山在慢慢融化。
【点评】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学生的人格和社会人际关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案的主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家长解冻冰冷的“亲子关系”。
面对长时间缺失家庭温情与呵护的陆同学,老师把改善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作为指导目标,从此目标出发,想出各种方法,巧妙利用关键事件,引导家长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改变,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积极为家长和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加亲子间的了解,引导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支持孩子,感受彼此的真诚,亲情温暖心灵,冰山渐渐融化,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