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成才观,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成才观,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要引导家长理解,生涯教育不仅帮助学生选科以及报考志愿,还要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道路很长,未来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一次考试学科的选择、一次志愿的填报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

教师要引导家长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指导,需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出发,尊重他们未来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相反,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就预先设计其非常具体的职业发展路向,是不利于他们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的。

【案例分享】

一位知名跨国公司资深HR的高考志愿和她的职业规划之路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的专业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完全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为28.9%。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仅“非常不满意”的就占了57.8%。其很重要一块原因分析为高中生以及家长,甚至他们的老师就高考志愿填报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认识的误区,如高考志愿选择的大学专业基本就决定了今后的职业方向;又如高考志愿的大学专业选择主要是根据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少考虑分析学生本人的愿景和兴趣,几乎不会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势等。

女生X的求学、择业经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和很多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一样,当年她错误地解读了高考志愿填报对今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误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所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基本等同于今后一生所从事的职业,结果在大学深造后期和进入职场初期走了不少弯路,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困惑期。

X曾就读于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学校高中部。独女,其母亲中年创业,事业成功,家庭生意有往海外发展的规划和趋向;父亲为上海某211大学教授。可以说她家境殷实,对她今后的择业,其父母给予了相当的自由度,一切由X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自己的喜好决定,也因此对高考志愿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的关系了解较少。X本人对自己的分析和认识也是相当缺乏。当班主任周老师拿着X的高考志愿填报表,和X交流她的高考志愿,今后的梦想,职业,对自己的性格认知和分析等时,当时的X回答,周老师记忆犹新:“我觉得自己就是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成绩不算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而且数学等理科学得真心累。没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职业或者梦想。我觉得自己能考上本科大学,就已经非常满意了。至于专业,我想目前金融法律什么的比较热门吧(十年前的大学热门专业),所以,只要能上这些专业,并且是本科,就好了。父亲的大学,对目前的我来说,分数太高了,所以,我是不会去填报的。家里条件还行,但我目前不想继承我妈妈的生意,虽然我知道父母是有这样的想法。但父母很支持我,他们说会尊重我的高考志愿选择。所以,我选择金融,其实也是想,万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也许会考虑回家帮忙吧。”当周老师问及X的兴趣爱好,X回答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当时的X主要就是焦虑自己的考分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进的金融专业,觉得只要是金融专业,什么大学都好。

高考之后,X未能进入所填本科,但幸运的是通过补填志愿进入当时还不太热门的上海某民办大学的金融系。时间飞逝,大四的X再一次面临选择:是本科毕业,读研,还是去国外留学。X所读的是所民办大学,她理科不强导致专业成绩差强人意,且金融专业当年的毕业生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X的职场竞争力显然处于下风。几次面试,X都铩羽而归。读研,提升自己的学历含金量,X临阵磨枪,怎么都没有可能考入心仪大学的金融系。最后,X只能靠着家庭的资助,远赴法国,攻读金融专业研究生。

在法国的三年,X告诉自己不能再在被动的选择中一次次错失独立自立的时机了。X从对法语一窍不通,在法国人生地不熟,通过一年的进修法语,两年的专业学习,并且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学生的生活和圈子,X积极参加同学活动,利用假期去当地的公司充当志愿者实习。三年后的X再次面临选择,她再也不需要通过读博,逃避进入职场的时机了。三年艰苦的留学生生活历练了X对独立生活的自信,她精通中文、法语,基本掌握英语,了解中法两地文化,在实习中X发现自己喜欢与人沟通,而且在几个岗位的实习中,X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财务等和金融相关的工作,此时的X已非彼时懵懂茫然的高三学生X了,她清楚自己的定位、优势,所需求的岗位。最终X在几个offer中选择了一家法国猎头公司驻沪分公司猎头。其很较强的适应和沟通能力,对不同公司文化的把握能力,出色的语言能力等使其在工作三年之后,自己再一次被猎头猎走。如今的X担任世界排名前十公司的资深HR,负责招聘该公司整个亚太地区的高层招聘。

某天,X收到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周老师的邀请,以资深HR的身份,就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课题,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职场需求的分析。回顾自己的求学和求职经历,X感叹如果当初自己接受过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话,就能客观分析高考志愿对未来职业影响,了解自己的特点、性格,探讨自己的梦想或期望,这样她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将能更好地客观定位自己,适应今后的职业发展需求。如今的她虽然感激那异常艰难的留法三年的经历,但依然感叹自己也许蹉跎了四年的本科生涯,而自己的研究生专业选择也许可以更契合自己如今的职业需求。

【点评】

很多高中生及其家长没有意识到,高中生填报志愿不仅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做出适合的选择,而且不能在高三面对志愿填报表才开始考虑。如果将高考志愿填报视为个人生涯规划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从进入高中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发展之路呢?

本案例通过X同学的经历,给我们两点突出启示:(1)对学生的生涯教育应该尽早开始,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树立对未来生活的向往。(2)对学生的生涯指导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在体验中加深对自我和职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