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过激行为后如何指导家长
青少年问题专家陈小亚认为:“学习压力大、感情有困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灌输太多非胜即负的思想,反而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学生在无法承受家庭这种高压氛围的时候,可能就会离家出走。
那出走后归来,父母怎么对待?很多时候,出走归来的孩子家长往往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只有对他们更好。这不是一种恰当的方法。家长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用恰当、聪明的方式,让孩子真正了解生活的艰辛和外部世界的复杂性,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担心,让孩子觉得家的温暖,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教师要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缓解学习压力,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以后不要再有“离家出走”的想法与行为。
【案例分享】
走进孩子的心灵
小文是一个眉清目秀,乖巧懂事的女孩。家访时由于家里比较偏,怕我找不到,特地在大太阳底下等着我,为我引路。开学后,班级的活动都积极参加,还报名竞选进了团学联,成了一名干事。这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是不用父母老师操心的乖乖女。可是,随着高中学业的不断加重,她的成绩从班级前茅慢慢退到了班级中等甚至偏下。班中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开始用起了iphone,脚上穿的不是阿迪就是耐克,还都是最新款的。而小文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父母都是外地人,离异,妈妈带着她嫁给了个上海人,让她有了上海户口,可以在上海上学,但普通的工薪阶层,小文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东西,使得她情绪很低落,整天闷闷不乐。
高二期末考试前,小文一个月内连着好几次没来上学,我打电话去家中询问,她妈妈总支支吾吾,说她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
一天半夜,我的手机响了,从未和我联系过的小文的继父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他很焦急,他告诉我小文放学后没有回家,手机也打不通,一点音讯也没有。她妈妈还想替她隐瞒,不肯给我打电话,但他觉得事态严重,需要我的帮助。小文已经5次离家出走了。
她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一边建议父亲向亲戚打听一下是不是去了那儿;一边去她熟悉的同学那儿了解情况,发动全班用QQ、短信各种方式联络她,但又要求学生们保守秘密,不要给小文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而我则半夜赶往小文偏僻的家中。
不一会儿,我在小文家门口见到了小文的继父。在跟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前几天放学回家,小文把作业扔在一旁,一直持续不间断地上网,妈妈看不下去了,就责备了她几句。结果母女两人大吵一架,妈妈一气之下把网线拔了,并打了小文一巴掌。小文几天没和妈妈说话,今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就没回来了。同时我还感觉到,虽然是继父,但小文的父亲非常关心她,只是平时工作忙,小文都由妈妈照顾。妈妈文化水平低,很少与小文沟通,她也知道小文是因为成绩下滑,家境贫寒,一直闷闷不乐,经常逃学,但妈妈怕被学校知道要处分她,所以一直帮她隐瞒。
在了解了这些家庭情况后,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找到小文。我给小文打电话,电话通了,没人接,又拨一次,还是没人接听。于是我给小文的手机上发了一条短信:小文,我们大家都很担心你,晚上不要一个人在外面,有什么事情回来,我们一起解决。
终于,小杰在凌晨2点左右回复了我一条短信:老师,我想一个人静一静。我在一个初中同学的家里。很安全。收到短信,我立刻通知了她的父母。在度过了一个担心的晚上后,清晨6点半,小文的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已经回来了,安然无恙,就是精神不是很好,不想来上学,想休息一天。我同意了。下午上完课,我安排好班级的事情,便匆匆赶到小文的家里。
我先和小文的妈妈做了沟通。
“我想妈妈除了生活上关心她以外,平时也要多和她进行沟通。小文很敏感,原本在初中很优秀,进了高中成绩不理想,她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本没有了,她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很自卑。我们需要多和她交流,告诉她她的优点,多帮助她。如果平时妈妈和她交流太少,她的心里就更不开心了,要从她的角度和她聊天。”小文的妈妈听到这里,愧疚地点点头。
我向小文父母建议,针对小文性格,平时要多鼓励少批评,针对她比较内向的性格,最好进行传统的信件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也可以充当邮差的角色,作为他们沟通的桥梁。
接着我打开小文的房门,她看着我,默默无语。我握着小文的手,告诉她我第一次来家访时我的感动,告诉她她为班级服务时我的欣慰,告诉她她担任团学联干事时同学的赞许。成绩不代表一切,学习有困难,老师同学都愿意帮助她。每个人的出身不同,但每个人的人生路是靠自己走下来的,她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同,这就是成功,可以抬起头来骄傲地前进,相信自己,相信努力可以换取未来的成功!我还告诉小文,看到她一晚上不回家继父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继父对她的爱和关心。小文默不作声,低头思索着,眼神有了生气。
自此以后,小文不再逃学了,重拾了笑容,更自信了,成绩也在慢慢努力中提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能行。”这是多年前我在教育学的书籍里读到的一句话。的确,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心、被肯定,而他们关心和肯定的最初来源往往是父母和老师。
【点评】
小文同学在离异家庭中长大,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孩子进入高中后成绩不理想,又由于贫寒家境心中自卑不已,情绪低落,有天突然与母亲爆发激烈争吵,离家出走。案例中老师在得知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后,并没有责备学生家长,而是和家长一道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学生并将其劝回家。学生回家后老师主动上门,表达了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的意愿,并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本案例说明,虽然很多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相应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但只要老师和家长用爱心和耐心,用各种方法关注他们走近他们,就能治愈他们内心的“疾病”,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成为对自己、对社会都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