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家长意愿,不影响家长正常工作为原则
家校活动中,如何吸引家长积极参与一直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时候,家长不愿参加家校活动,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上班时间与活动时间冲突;二是并不了解学校活动的意义与自己参与的角色,觉得自己只是观众而已,来不来无所谓。
首先,在开展家校互动活动中,学校应该尊重并理解家长可能存在的诸多限制条件,尽量减少家校活动给家长带来的负担,比如考虑家长的时间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家长的工作负担,在时间安排上做到不影响家长上班,确保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学校活动。
其次,要让家长在活动中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活动“角色”的重要性。当家长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家校活动中的付出得到了老师和孩子的认可时,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加下一次活动。
【案例分享】
义卖会上的家长摊位
初夏季节,某高级中学每学期一次义卖会又将开幕。师生们看到今年的摊位指示图时,对其中的“家长摊位”颇多议论与好奇。家长工作繁忙,居然会来义卖会,还专设一个摊位?
义卖会当日,“家长摊位”前人头攒动。几位妈妈笑容可掬,招呼师生,摊位边是介绍海报。家长摊位主打义卖品是摄影作品明信片,摄影出自高二某班周爸爸之手,画面感强、引人入胜,深受大家喜爱。摊位上还有五彩缤纷的毛线编织袋、串珠工艺品和手工曲奇饼干,甚至还有深受女生欢迎的“校服裙同款蝴蝶结头饰”,都出自负责接待的几位妈妈之手。一时之间,家长摊位的义卖品炙手可热,很快就积攒了许多的义卖款。
家长摊位的由来,还要从高二某班开始追溯。小周同学是摄影爱好者,平时集体活动都会带着专业相机留下佳作,他的技术不仅受同学们的推崇,也引起班主任袁老师的注目。小周的摄影爱好与较专业的技术,源于周爸爸的影响与指导。周爸爸是上海摄影协会的资深会员,不仅热爱摄影,而且技术高超,在很多专业摄影比赛中都获得过奖项。
同学们对周爸爸的作品充满好奇与神往。在班委提议下,班级预计推出一期“周氏父子摄影展”黑板报。要让摄影展成功展出,需要周爸爸的全力支持,于是袁老师与周爸爸进行了沟通。
周爸爸爽快答应了,并在预计时间里提供了自己的数十幅佳作。小周也提供了自己深受同学喜爱的作品和一份爸爸教他的关于摄影构图取景技巧的资料。
“周氏父子摄影展”如期展出,几十幅作品外,还有班委精心制作的《摄影构图取景小知识》板块。整面教室后墙都成为展出平台。摄影展不仅吸引了同学和任课老师,还吸引了其他班级师生的注意,午休和放学时,班级的后墙边常人头济济。
于是班级同学萌生了将摄影佳作推广的想法。同学商议出一个金点子——从作品中选取部分,印制成明信片,在一个多月后的义卖会上作为“班级特色义卖品”出售。征求周爸爸的同意并询问了一些获奖作品的版权问题后,这一计划也顺利地进行了。班级投票选出二十幅佳作,交由小周负责,由淘宝店商印制成明信片,在背面标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义卖会开启前几周,摄影展又吸引了来开家长会的众多家长的注意。于是袁老师在家长会上将这活动介绍给了家长。次日,吴同学私下询问:“老师,我妈妈问班级还需要其他义卖品吗?她退休在家喜欢串珠,有一大箱作品可以捐给班级。”
袁老师联络了吴妈妈,表示非常感谢她的支持,聊着聊着,吴妈妈表示自己退休在家,如果班级需要她来义卖会帮忙她也义不容辞。这时又一个金点子出现了:支持并愿意参加学校活动的家长不止一个,为什么不把义卖会作为家校互动的平台,让更多家长参与进来呢?年级组认为建议可行,于是征求了班主任们的意见,一周里有好几位退休家长表示愿意来义卖会帮忙,另一部分要上班的家长则表示愿意捐助各种义卖品。年级组与学生会沟通后,最终由学生会在义卖会场专设了“家长摊位”,年级组向到场帮忙和捐助物品的家长正式发邀请函和感谢信。
“家长摊位”在义卖会上大获成功。周爸爸的明信片还引起了校长的特别关注。学生会表示,义卖会每学期一次,如果每次都有家长愿意到场支持,那么“家长摊位”或可传承下去,成为一项特色。义卖会之后不久,校长向袁老师了解了周爸爸的摄影专业,并希望进一步沟通:是否可以邀请他担任校运会师生摄影大赛的评委?
有明信片的铺垫,加之学校充分考虑了家长工作繁忙,表示会请负责摄影的老师们进行初选,家长只需在学校发送的复赛照片中评出冠亚季军6张,并做几句专业点评即可。周爸爸欣然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加上小周与爸爸的融洽沟通,周爸爸还答应参加校运会之后的周一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在早上七点半,并不影响上班),在颁奖之后作三分钟的专业点评。
周爸爸以自身专业知识热情参与学校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感谢,除此之外,义卖会上的两位退休妈妈也意外获得了同学们的“青睐”,吴妈妈和徐妈妈分别被学校的手工艺社和编织社聘请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每周三下午进行一小时串珠和编织教授。她们表示,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与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沟通渠道,且原以为是雕虫小技的本领能被许多孩子欣赏并传承,感觉非常美好。
【点评】
学校丰富的活动常希望家长能热情参与,尤其希望有专业知识的家长能给予支持。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无力参与;有的原本热情,后因学校活动频繁而兴致渐消。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激励家长热情参与学校活动呢?
本案例中的班主任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不仅让家长感受到参与家校活动时的收获,增加了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也促进了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家长获得“培养其他孩子的能力与智慧”的机会和途径,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认同,无论对家长、学生还是学校,都是一种很大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