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民主氛围,切忌不能成为“一言堂”
传统的家长会是校方的“一言堂”,教师一股脑讲述很多内容,而家长只是长时间被动听讲,会上家长基本上没有机会发表意见,实际能听进去多少是个未知数。在这样的家长会上,班主任是绝对主角,家长没有多少发言的机会,双方相互交流研究问题不多。所以,班主任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不能让本应相互协调沟通的家长会变成班主任的“一家言”,家长会不应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大家共同的交流场。
【案例分享】
三方互动打破“一言堂”
每学期的家长会都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但开家长会前,有些特别需要交流的困难生家长各种推托不来参加;开家长会时,若提问台下家长问题,有时得到的是一片安静的回应,出现老师“一言堂”的局面。班主任老师该如何改变家长会由老师点名数落学生,让家长感到尴尬难看的局面,使家长会听起来亲近、贴切,容易接受,将一言堂的家长会变为群言堂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这一次家长会我改变了策略。
家长会开始前,我指定的四名学生早早来到了教室。小余开门见山地问:“王老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回答:“桌上有整理好的各任课老师需要发放的资料、班级纪律考核量表、期中考试复习范围和成长手册,你按照座位顺序帮我整齐地摆放在每位同学的课桌上。”“好嘞,没问题。”小余抱起一摞资料一溜小跑去了教室。“老师,那我干什么啊?”腼腆的小杨小声问道。“你看,我列了几条家长须知。你帮我写在可移动的那块黑板上,另外一边放小贺做好的欢迎PPT。”“嗯,没问题!”小杨拿着写好须知的纸条走开了。“那我现在没事了吧?”鬼马的小贺吐着舌头问道。“怎么会没事?PPT你和小汤排练过了没?她主持的时候你知道哪里切换么?”“呃,还没对完!”“那你俩还傻站着,不去准备?”我故意虎着脸说道。“老师,我们现在就去,您放心吧!”小汤拉着小贺朝教室走去。他们都离开后,我心想:孩子们还挺有分寸,知道提前这么长时间从家里过来准备,看来他们很在意这次家长会的表现。
这次家长会前,我在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结果80%的学生提到:家长会上担心老师告状,更担心会后被爸妈批评。想想当学生时,我也很怕开家长会。当老师后才知道其实老师也烦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批评家长其实不会起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高中生家长一般不太会体罚孩子,但总免不了批评一顿。第二天学生的状态反而会更糟糕,而接下来家长有可能都不愿意来参加家长会了。所以,这次我决定转变思路,让部分学生参与进来,协助我完成家长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家长上介绍班级状况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汇总和考试复习要求则由我和各个任课老师跟家长具体讲解。后进同学的家长,会后再留下来个别交流、加强沟通。
“王老师,我们准备好了。您来看看吧!”“行,我马上过来!”一进教室,我就发现今天教室打扫得特别干净,小学和初中的家长会让值日生们也身经百战,知道家长会马虎不得。再看看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家长须知,学习委员小杨果然不负年级书法达人的称号。“别忘了在须知最后写上落款啊,要让你妈妈看看宝贝女儿的粉笔字。”“啊?我妈肯定说我写得不好!”小杨有点扭捏。“那我随便你写不写啊。”我故意回答道。“那我还是写上吧!”小杨红着脸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小贺,你PPT的欢迎页面做得不错嘛!”“那当然,我专业制作PPT很多年!”小贺一脸得意地回答。“您好,是小杨的母亲么?请先签到,然后我带您去他的座位上。”光顾着说话的我还没注意到已经有家长进入教室了。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的小余头脑果然活络,他不等我交代就开始热情招呼起家长来。其他的三位同学也马上各司其职,我们班的家长会会前准备工作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面对全班33位家长,我没想到这几位同学能和家长们说笑交流,招呼、签到、服务、接受家长咨询,他们办得妥妥帖帖。这使得我们班的会场井然有序并且一扫以往的沉闷气氛,显得轻松而活跃。
接下来的家长会中,这四名同学还作为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就班级荣誉、纪律管理、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介绍发言。作为文艺委员的汤同学把班级取得的各项文体比赛成绩一一展现给家长们。小贺尽职尽责地播放着PPT和视频,台下的家长看得津津有味,在活动中仔细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更是不时有家长拿起手机拍照或摄像。小余作为班长,主讲班级管理与量化考核。这是以往家长们不太感兴趣的内容。但这次小余的发言基于自身的理解并举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如“迟到早退等不但影响班级整体的考核分,而且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也要努力培养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心”。看着讲台上的孩子讲着大道理,家长们一方面在好奇心驱使下听得津津有味,另一方面可能也在讲话中寻找着自己孩子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讲话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班级管理工作,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作为学习委员的小杨讲的是家长们最感兴趣学习情况。她的发言没有按成绩按排名来介绍学习情况,而是按学习表现与状态将学生分成九种情况。如“学习踏实,听课认真,思维敏捷,课后努力的”“爱问问题,能跟上老师节奏,但课后练习时常出现困难的”“一直很踏实,本学期更加努力,进步较大的”“基础差,但能认真学习的”,等等。通过这种介绍,家长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目前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状态。小杨还告诉家长们:“上周的班会,要求同学们写出各自学习的理由,大多数同学提到了这样两条: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据此,她提出:“孩子们是懂得感恩的,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动力;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不管孩子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次家长们明显比以前听得用心,各自都若有所思,也对同学们的表现赞不绝口。到了家长与学生代表们交流的环节,情形更是与以前不同。家长们急切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而与他们的孩子朝夕相处的学生代表更是有话可说,叙说着家长关心的方方面面。
【点评】
长期以来,家长会通常采取的是“家长+教师”模式,因此往往成为“一言堂”。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一言堂”,造成了单向沟通的局面,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如何不让家长会变成班主任的“一言堂”?
本案例中的家长会,班主任老师打破常规,让部分学生也参与进来,协助自己完成家长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家长会上介绍班级状况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最终家长会如这位班主任所愿,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效:学生们的发言有很多地方比教师更具创造性;他们能提供给家长的某些情况,是教师从未掌握的;他们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家长展开探讨和交流;家长们也乐意从学生口中获知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具体表现。总之,学生的参与在家长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次家长会取得了较以前更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