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高中生的成绩直接关系着将来能够考上什么大学,家长自然非常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会直接数落孩子,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话语其实是非常打击孩子的自信与自尊的,并不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这种错误做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帮助孩子分析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家校携手共同制定具体的计划,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另外,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与心理老师、学生会合作,使家长在关注成绩时也能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收获,了解其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其在集体中被认可的程度和教师的期望,从源头上引导家庭正确认识学生成长的多元要素与生活的意义。
【案例分享】
模拟考试之后
2007年我担任高三的班主任。第一学期的十一月模拟考后的一天,我接到一名家长的电话,语气十分着急:“刘老师,阿拉屋里厢小人成绩介差,考大学个希望还有哇?”
在稳定了家长的情绪之后,我了解到:打电话的是我们班加试物理的小H同学的妈妈。小H同学是刚分进我班的一名男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乐观开朗,学习也十分努力,但由于以前“欠债”较多,在接连三次的模拟考中,成绩很不理想。一个学期眼看就要过去了,孩子的成绩毫无起色,家长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在电话里,我首先肯定了他的长处,比如学习非常努力,心态良好,抗压能力强等;之后,我客观地给家长分析了造成小H学习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前学习不努力,底子薄导致的。接着,我就学校高三教学安排以及高中男孩学习后劲足等情况和小H妈妈继续深入交流,安抚焦躁的家长,让她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学校有信心。最后,我让她安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期待学生的上佳表现。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电话都有些发烫了,小H妈妈心情平静了许多,感觉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有希望的:“刘老师,那麻烦侬帮我多盯盯伊。”
打完电话,我又抽时间及时和小H做了交流,希望他不要灰心,继续努力,用行动回报家长的关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对于小H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和他家长“汇报”,渐渐地,电话里又传来他家长爽朗的笑声。最后的高考,小H一鼓作气,考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绩出来的那天,小H妈妈特地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还给校长室寄来对我的表扬信。
【点评】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不少家长当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满心欢喜,当孩子考得差的时候,则失望透顶,焦虑满怀,会直接数落孩子“考得这么差,什么大学你也考不上”。情绪波动比孩子还要剧烈。他们不知道这样会多打击孩子的自信。
案例中的老师在面对家长的焦虑以及学生成绩的不如意时,既能耐心倾听高三家长焦急的倾诉,缓解她的焦虑,并能理性平和地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另一方面,又和家长一起商议如何提升学生成绩的各种办法,携手家长一起实施,最终取得了皆大欢喜的好结果。这位老师细致到位的家庭教育指导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