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做好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志愿报考指导
在如今的教育多元化背景之下,高考,进入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求学已非学生的唯一选择,参加春季高考,参加自招也都是选择之一。而家长或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点。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和家长分析自身情况,做出适合个体发展的选择。
首先,班主任老师应该积极向学生家长和学生介绍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他们认识到职业不分贵贱,只要是合法劳动,都值得尊重的正确理念;其次,可以请专业人士介绍高职院校的专业及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同样可以有光明的就业前景;第三,就是结合学生的成绩以及兴趣爱好,指导家长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学业水平和兴趣确定未来职业选择。
【案例分享】
不一样的选择给不一样的你
学生J是位不起眼的男生,就读于上海市某市实验性示范高中,来自低保家庭,J在高中享受学校学费减免政策。初中时的他就读于某郊区普通初中。那年中考,J和另两位好朋友分别以所在初中中考前三的考分被各自的第一志愿录取。在三人中,J是最好的,被市实验示范性高中录取。当时的J和他的父母老师无疑是骄傲、欣喜而风光的。
认识J,周老师是J的高三班主任兼英语老师。首先发现的是J非常糟糕的英语成绩,往往落后班级均分甚至年级均分十几分。在日常的高三英语复习中,周老师发现J在背诵方面非常费力。二十个英语单词或词组,别的同学往往十来分钟就能背出,而J需要花费至少一个小时,而且效果勉强,第二天就基本不记得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语文学科上。数学也令他头疼,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让数学老师担忧不堪。这样在高三的月考、期中考试、一模考等重要考试中,J基本处于班级和年级垫底的位置。每每J拿到成绩的时候,周老师观察,这个内向寡言的男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糟糕,以一种令人担心的不露声色接过考卷,走向自己的座位。
作为J的班主任,周老师非常着急,会找任课老师一起想办法,家长会结束后,会找J的父亲单独聊,会找J谈心分析,可似乎作用都不大。J的父亲扯着嗓门地气恼儿子不争气以及自己无能为力:因为在家的J更沉默,几乎不和父母交流任何关于学习的情况和想法,J父母亲的工作性质决定了J每天回家都是一个人晚餐,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入睡。对于J到底是怎么回事,J父亲一无所知,只是反复谈到初中时的辉煌,中考的光辉。J的父亲还提到由于家境贫困,J也不可能像有些无法适应和胜任高三学习的学生那样选择复读或出国留学,但谈话中依旧流出寒门出骄子的渴望。
这样的温吞水状况持续到了一模考结束。这时,周老师关注到了高考之前的春考,和高校专科自主招生。和学生们一样,原先周老师对这样的考试,尤其是后者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凡考进市重点的学生和家长,哪个不是抱着必须考入本科,而且最好是上海本科的想法的。但面对J的特殊情况,甚至是未来的职业,周老师详细了解了这两个考试的招生条件,招生院校等信息,发现也许J除了高考,可以多些不一样的选择。可是不巧的是,当年的春考,由于增加了几所非常不错的本科院校而变得非常的热门,一圈打听下来市重点有相当比例的高三学生报考春考,这样一来,J在春考中的竞争力显然不强。话虽如此,周老师对J的高考选择动员依然从春考的选择开始。
周老师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一共找J进行了四次谈话。周老师第一次找J,介绍了春考的情况,动员J参加春考的报名。这次非常顺利,J本就有此意。
第二次,周老师在语数外政治的高三合格考即春考结束后,又找了J。经过了春考实战,虽然春考的考分没有出来,但当年春考的热门程度通过主流媒体等的宣传,J坦言其实已经很清楚自己在春考中被录取的可能性了。周老师继续问,如果春考失利J的选择。沉默了许久,J告诉周老师,自己这三年非常痛苦,他的沉默其实是自己不知该如何面对糟糕的学习情况。记忆中最近的一次快乐高兴是中考后接到录取通知单那刻。J提到自己不是不想学好,非常想为父母争气,可是初中的基础,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因素导致自己的努力打了水漂,慢慢似乎习惯了垫底的状况。对自己的未来似乎已经可以预见高考落榜,专科补填志愿了。
为了让J能看到自身的长处,客观地为接下去的选择做好分析。周老师的谈话引向对J的爱好和性格的交流。爱动手拆拆弄弄,高一的劳技课J曾被选为代表参加某市级比赛,获得金奖。J写的一手好字,多次帮助班级出黑板报。J喜欢羽毛球,很有耐性……交谈中,J还提到他渴望早日独立和经济自立。J提到初中另两位好朋友,一个因为当时选的中职联通班,现在已经开始实习了,课外自己KFC打工,能有钱请他们搓一顿,这份自立让J羡慕不已。而另一位同样在市重点的好朋友,好像已经选择了读大专,但具体他也说不清。
了解到上述这些信息,周老师郑重向J介绍了上海高校专科自主招生。周老师提到,上海高校专科自主招生是指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在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
接着周老师重点介绍了市重点考生参加高校专科自招的优势:由于高校专科自主招生的门槛相对高考较低,主要参考的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十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的成绩,再结合自行进行的人文素养等的考核,无须另外进行文化考试。此外,开展高校专科自主招生的院校为了吸引比较理想的生源,往往是办学实力较强的传统大专院校以及一些热门专业,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定向委培的专业学生,如上汽集团等。如果是被这样的专业录取,等于今后的就业也有了着落。职业发展规划之路清晰:高级蓝领,且收入不错。而其中不少的专业是开设专本连读的,即三年专科两年本科。最后,由于J虽然在本校学习情况不佳,可毕竟是市重点的学生,和普高和职高的学生竞争,是非常有实力的。同时,J动手能力强,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渴望独立,又是男生。种种分析下来,J对参加专科自招有些动心。临走时,周老师将自己从高考官网上下载整理打印的相关资料和参加专科自招的院校和部分J可能感兴趣的专业介绍交给了J。
第三次,周老师面对的是J的父亲。刚开始,当J告诉他的选择,J父亲非常愤怒和抗拒,不能接受曾经出色的现就读于市重点的儿子竟欲不高考做逃兵。周老师耐心听完J父亲的种种情绪,并表示了理解。然后周老师再次将大专自招和J选择的原因及优势,上海现在开始对打通高校职业教育的重视……向J父亲一一道来。听到周老师结合J的情况,甚至考虑到了J家庭的现状和未来J的学业和职业选择,J父亲释然了,完全理解了儿子的选择和老师的建议的苦心,支持J的选择。最后,J父亲握着周老师的手说,儿子以后工作第一份工资一定要买巧克力来谢谢老师。
第四次,周老师陪着J正式向学校提出了参加高校专科自主招生的申请。
J最后被一所传统专科院校的一个德企定向委培专业录取。周老师至今记得J第一时间电话告知这一喜讯的兴奋。挂下电话,周老师想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品质特性,审时度势,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每个高三学生都值得为自己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点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但凡辛苦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尤其是进入一所市实验性示范高中后,参加高考上大学本科是最正统的道路。但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迫,也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将面临其他选择,比如,针对上海籍高三考生的高校专科自主招生就是一条有别于千军万马杀向高考的选择之路。
本案例所讲的是班主任如何指导成绩“垫底”的学生及家庭报考合适的志愿的实例。理想的高中、不理想的学业、在家长的厚望之下几乎窒息的J同学被周老师纳入分流动员的对象,从学校工作需要和学生本人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清晰了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理想职业目标,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老师还帮助J收集整理高校专科定向委培的政策和信息,为J和家长打开了可专本连读的高校职业教育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周老师的拳拳“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