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端倪”
高中生阶段,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学生的心理、情绪等方面易产生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又会导致学生成绩退步,而成绩退步又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焦虑。这些问题都会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出来,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那些会影响他们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到人格发展的各种“端倪”。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双方共同寻求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案例分享】
“没头脑”的责任心
高一新班级刚开学,小田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课堂上学习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偷看小说,有时干脆就睡觉。课堂学习的态度尚且如此,而他对作业的态度可以用“很差”这个词来概括,作业要么不完成,要么只是随便地涂上两笔。若被我逼得紧了,虽然这一天完成的质量很高,但那毫无疑问是抄袭的。不单单英语作业如此,其他学科的作业也是同样,副科作业更是从来不交。针对这种现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业为重,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有时甚至为了逃避学习不惜以装病为代价,经常迟到早退,甚至缺席。
看到他仍然是不思进取的学习态度,我想到把他的父母找来做一番工作,期望他能有所改变,谁知他父亲给我的回复让我大跌眼镜:孩子比初中时无论学习态度还是行为规范已经进步很多了。他初中四年早上都是妈妈拖他起来的,没有一天是不迟到的。老师是天天告状,就差没把他带回家教育了。高中他变了很多,希望老师多给他鼓励,给他多指派点工作,培养他的责任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想着这句话,我平静了很多,告诉自己要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于是我尽可能地给小田安排简单、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家离学校近,我安排他每天早上为同学开门,一方面培养他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改掉他赖床迟到的毛病。结果刚过一个星期,每天全班同学都不得不在教室门口等他,或去门卫处借备用钥匙,而他的钥匙,也在一个月内连续丢了两次,我把我的备用钥匙借他回去配,我的钥匙也不翼而飞了。为此,我又找他谈心,和他一起探讨问题所在,让他自己做出保证。可效果一般只能持续一周时间,之后他的老毛病又会重犯。东方绿舟国防教育期间,他的床永远是最乱的,内务检查他一个人的床铺可以被扣五分!下雨雨披穿出去,到食堂脱下,他就忘了拿回寝室。回食堂找了一圈,没找到,他就没事人似得回来了。我为他着急,叫他去主动询问食堂阿姨,找回了雨披。学校发成绩单,交饭钱,他永远是最后一个。
回忆他的过往,其实不难发现,他喜欢集体生活,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他的问题在于缺乏责任心,过于依赖老师和家长。在一次次与他爸爸的交谈中,我渐渐感觉到,他爸爸经常用他职业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当我叙述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时,他经常询问我是否是别的学生的坏习惯影响了他的孩子,存在仿效的心理?是否你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使他产生了压力,所以他想逃避?通过一次次深入交流,我还了解到,他的妈妈身体一直不好,日常生活主要由外婆照顾他,外婆很少询问学校的事情,一旦有事情后,也时常用一种“我家小孩不能吃亏”的想法灌输给他。而他爸爸为一家生计忙碌,当他妈妈一生病他会更忙,对他的教育就没有足够的关心。
当我了解了这么多情况后,我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争取得到他家长的配合,跟他爸爸达成一种共识:在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他不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我就表扬他,期末品德等第为“优”;在家即使家长听到他有不好的表现,让他自己好好反思,正确地引导他,教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的确改变了他“没头脑”的毛病,高一下学期的学农中,他的被子叠的平平的,也不需要室友一遍遍地催他起床了。记得临近期末,班长提出:考试临近,我们班有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怎么帮助他们?大家开始认领帮助对象,而小田同学的数学成绩很不错,尤其擅长解难题,我就说:“小田啊,你既然数学不错,就留下来帮帮小徐同学,辅导辅导小徐的功课,或者教教小徐同学难度稍高的题。”就这样,只要有空余时间,小田都主动留在教室里,将他认为有难度的题目与小徐同学交流。从此,他有了动力,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他变成了一位善于提问的学生,变成了一位追在老师后面,询问是否需要他帮忙的学生。当班级的数学课代表提出,她的工作比较多,是否能够减轻她的数学课代表的工作量时,全班同学一致提议增补小田同学作为数学课代表。
【点评】
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在此案例中,老师发现了一位同学积累已久的问题——“没头脑”,丢三落四,缺乏责任心。这一不好的习惯若不改正的话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方面,教师及时和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学生责任心的详细“工作方案”,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在学习中给予孩子培养责任心的机会,经过家校合作的努力,孩子身上终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田这样的学生及其家庭,老师付出的正是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