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长委员会工作途径

(四)创新家长委员会工作途径

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优势,创新家委会工作思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QQ群、微信群早已经成为家校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可通过定期召开现场会议或网络在线会议及时反馈近期班级体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利用各种渠道认真倾听来自家长层面的真实心声,正面引导;通过及时沟通让家委会承担起负面信息“消防员”和正能量“宣传员”的作用。

【案例分享】

基于微信平台打造“中国合伙人”

家委会也是一个团队,而团体协调工作的关键是沟通,我班家委会成立后,就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基于微信平台,家委会真正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以及班级与学校联系的桥梁,成功打造“中国合伙人”。

一、微信平台搭建“多元信息桥梁”,发布信息,是每时每刻的网上家长会

1.微信普及度高,能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实时发布家长关心的信息

我班的家委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组建了家委会微信群、包括全体家长和任课老师的班级微信群。学生的在校表现是家长最想了解的。这样的照片是家长最喜欢的。比如在“动手做”活动中,家委会家长拍摄活动中的班级全景、个人特写,并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其他家长能够一睹孩子在学校、在课堂的鲜活灵动的表现。微信不仅解决了家长“视察”需求的矛盾,更增强了家长参与度,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家校氛围。

2.任何有效的沟通都是从“心”开始

学校有什么活动班主任或家委会成员都会在微信群里提前发布。“下周一班级举行班干部竞选,自愿参加。这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最佳机会,要给孩子助力啊!”“下周一开始冬季长跑,请为孩子准备合脚的鞋子,穿合适厚度的衣服。”……这些想人所想、公开透明的做法,充满人文关怀,能让家长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网络家长会让中国式家长自主发出自己的声音

通过微信,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或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话题进行群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比如我班的小哲同学阅读进步迅速。家委会利用微信让他爸爸分享经验。毫无保留的交流得到家长们一致好评。家长们也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参与讨论,气氛热烈。

二、微信平台指导家庭教育。

1.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我班家长素质、受教育程度、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教育的方式方法参差不齐。家长们虽然年轻,但一年读不了一本书的大有人在;有的家长教育还没有耐心,是不让人苟同的“狼爸狼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老师一切OK……无论是老师还是家委会成员,都会通过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案例和理念,来让家长感悟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影响不创造什么,却在唤醒。”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被唤醒,并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育孩子中去。不知不觉中,我欣喜地发现,家长们提升了,学生们也在进步……

2.家长之间互帮互助,为彼此指点迷津

有的家长提到自己孩子学习效率很低,导致很晚睡觉,在微信中希望得到帮助。结果很多家长发表意见,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有的家长在群里吐槽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表现出叛逆,很快引起深有同感的家长共鸣。像这种家长间的经验交流在班级微信群中十分常见。而家长的倾诉并得到心理支撑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微信平台是“双刃剑”,约法三章规范微信群的健康氛围。

班级微信群属于“组织传播”,本就容易形成信息超载。有的家长抱怨自己被群里的信息搞得很焦虑。在组建伊始,我班的家委会成员就和所有家长“约法三章”:1.不传播消极负面的消息,有问题请私聊;2.在群内发的通知,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则家长不用回复“收到”;3.家长不得上传带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信息,也不能刷屏和拉票,不讨论与教育无关的话题。信息的传播和高质量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我班的微信群从未出现过不良事件。

人生就像马拉松,教育孩子不要只是赢在起点,而要笑到最后。这是家校共同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我们与“合伙人”的长跑路还漫长,还需要彼此不断地理解、沟通与分享。要想助力孩子,先要改变“合伙人”的视野、认知、思维。从这一点上来说,基于微信平台打造“教育合伙人”,今天我们打造孩子的基石,明天他们成为国家的脊梁。

【点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家校沟通进入微信时代。本案例中的班主任在家委会成立后,就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她富有智慧地利用微信群,作为班主任和家委会沟通的重要平台,不仅提高了双方的沟通内容,也提升了沟通效率。

最值得借鉴的是,班主任把家委会看作是“教育合伙人”,并认识到要想助力孩子成长,就先要改变“合伙人”的视野、认知、思维。基于微信平台,她使班级家委会真正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以及班级与学校联系的桥梁,成为成功打造“教育合伙人”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