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并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1.帮助家长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使孩子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术兴趣与专长,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特长选择恰当的学习科目,合理规划学业发展,能够制定阶段性目标等。
2.帮助家长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包括引导家长如何关注、了解、收集社会职业发展相关信息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职业志向与职业理想,能够对自身职业道路进行初步规划等。
3.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报考合适自己的专业与高校,包括确立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目标,能初步评估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需要考虑的各类要素,制定个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决断的能力等。
【案例分享】
梦想的“魔豆”
每个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成绩中等,对学习显得倦怠,对各种活动却无比热衷。正如小杰,任何活动都最积极:大扫除、篮球赛、青歌赛、微电影……而任课老师对他的评价如出一辙——“这同学上课懒洋洋的,作业能按时完成,成绩马马虎虎,活动特别起劲。”
小杰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备受青睐,又不似学困生那样多蒙关注,平时易被忽略。家长与我沟通时,对他热衷活动而应付学习很不满,言语中不止一次提及他的成绩总是中不溜秋,以后考不进好的大学。并提及曾带他去家附近的知名理工大学T大参观,他曾意气风发扬言要考T大,如今却不肯把用在活动上的大量时间转移到埋头苦读上,T大不再被他提及,不知道他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回顾任课老师和家长所言,似乎关注点都是小杰的学习成绩,对他热衷于活动或不以为然,或认为耽误学业而觉不满。而小杰身上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他的集体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意都很突出。若只以成绩作为评估标准,未免偏颇。然而家长的忧虑是涉及孩子一生的——“他对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借助班会,我设计了“梦想涂鸦”的活动,让包括小杰在内的部分同学在黑板上涂鸦自己将来的理想生涯,然后站在画面前畅所欲言。小杰所画的是几座形状新颖的建筑,畅言以后想建造出与众不同的建筑。我又想起了他家长的所言——小杰曾言要考进T大,而T大的建筑系是全国著名的。
我心中闪念:小杰的心里未必如他家长所言,“不知道对将来有什么打算”。他不再提及T大,或许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困惑与阻碍。
我与小杰就生涯发展进行了长谈。从“梦想涂鸦”切入,小杰对建造表现出充足的兴趣。当我提到T大建筑系是不少建筑师起步的摇篮时,小杰停止了滔滔不绝的言谈,半晌才有些黯然地说:“我的成绩不可能考进的。”
我追问:“你怎么知道自己考不进?你查过这几年的分数线?”
小杰不好意思地说在社团活动时向高三学长打听过。
我忽然觉得:在小杰心中,埋有一颗梦想的“魔豆”,或许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再问小杰:想成为优秀建筑师,考进名校建筑系就行了吗?如今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兼是,有没有想过要真正成为优秀建筑师,需要哪些条件?
小杰思考后回答:若要做到,个人能力、坚定信念都很重要,但还是必须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才能真正步入这个领域。话题最后绕回原点——小杰的成绩与这个“必须”的大学专业确实有距离。
我感到他对梦想回避,是因为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又对自身能力和机遇有所质疑,最终导致梦想被自嘲、压制甚至放弃。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帮助学生将心中的混沌化为清明,引导学生有理有序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
小杰的梦想正处于被质疑的阶段,引导得宜或能给予他正能量,使他发挥出潜力,若错过这时机,梦想的“魔豆”就再也无法生长了。
劝导时必须摆出事实理据,结合心理学的智慧,才能给予小杰积极的引导。于是我将心理学的“成长树”模型借用到这次生涯规划指导中。
根据所谈内容,我画下一棵Y型的简单的树,对小杰说,若树根是成为建筑师的理想,理想越坚定,植根越深;树干的两个主要分支,分别代表个人能力和大学专业。这三要素是小杰自己谈及的。然后让他根据自己情况,看看如何让这棵树成长。
一棵完整的树需要有繁茂的枝叶。两根主干上添加的每一根树枝代表已拥有的或需要的一种能力。小杰对“成长树”的不断完善,其实也是自我认识和探索的过程。在他笔下,树根植根很深,他想成为建筑师的信念十分坚定。在“个人能力”这根主干上,小杰添上了不少坚实的“树枝”,如创意、绘画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尤其是“社团”一枝——他在环保DIY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对各种新材料进行过分析与解构,还渗透了创新意识,制造成功过不少成果,如用垃圾袋制成充气人、旧报纸制成巨大圣诞靴、废弃筷子构架环保树等。而“大学专业”这根主干上,却只有两根很短而又光秃的树枝,代表“成绩不足”和“奖项缺乏”。小杰说:考重点大学,基本都要通过自主招生,只有成绩,没有奖项成果,很难通过面试。
这棵偏重的树快画完时,小杰犹豫地说,其实T大近年开展的“建造节”活动,中学板块面向全市高中,以小组形式参与,要求根据相关主题,在有限时间内搭建出坚固美观、有创新设计理念的建筑。评委均是建筑学专家,比赛的专业要求和创意要求都很高。小杰很想参加,但要被学校选为5人小组成员之一,希望渺茫。
要让“树”茁壮成长,学生自身努力很重要,教师为树根提供可运用的外部资源“养分”也很重要。对小杰而言,要让奖项成果这条光秃的“树枝”枝繁叶茂,靠自身等待时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悉心灌溉“养分”。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了解与评析,还需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契机,以“阶段性的成功”给予他积极的引导,不断积聚走向梦想的正能量,最终使他的潜力得到开发与提升。
我觉得我可以为他的“成长树”提供一些养分。于是我借助学校科技节比赛平台,让小杰全权负责制作“生态”主题展板。小杰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创意特长,最终用5种类型的纸、10多种树叶,加上黏胶和彩绘,做出了全校唯一的立体效果、环保材料、创新独特、意蕴丰富的“呵护地球”展板。作品在全校展示时不仅获得了师生的惊叹,并荣获冠军。
光秃的树枝增添了第一片树叶之后,小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激发。
随后我又在班集体建设中,让小杰参与建设与环保DIY有关的班级文化,如班级日历、黑板报,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汇报展示了这些作品。
小杰在社团和班级建设中的杰出表现,使他在数月后成了“建造节”小组成员之一。建筑的设计环节和小模型制作均是在赛前、在自己校内进行构思制作,小杰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以充分展现。
最后我顺着他的阶段成就适时介入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正面引导,以事实启示他:方案设计对于数学建模和物理力学的知识要求很高,否则即使设计出了美观而充满新意的建筑,它也未必有制作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或是做出来也很难符合坚固与容积的要求。而小杰那根“成绩不足”的光秃树枝,正在于他学科基础知识的不稳固。
小杰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探索,觉得自己讨厌死记硬背,但是对于充满灵活性的理科学习,还是能够投入并进行钻研的。不久之后,任课老师反映:小杰在数学、物理课上变得专注而积极响应问题,作业质量、测验成绩也有了提高。小杰的家长也给出了好的反馈。
理科成绩的提高与建造比赛的成果,都使得小杰的“成长树”更加繁茂,让他的生涯规划也越发明朗。对每个人而言,整个生涯规划是长久的,我对小杰的引导和达到的成效也只是他整个人生中“阶段性的成果”而已。但这阶段性的成果却会成为他生命中的美好阅历和坚实基础。
【点评】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梦想的“魔豆”,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甚至中等还不到的学生也是一样。这颗梦想的“魔豆”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家长的全力支持。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中等生”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似乎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本案例中的老师面对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小杰,采用Y型成长树非常直观地向小杰展示其个人能力的现状和升学要求的现实,帮助他明晰在个人能力这根主干上已拥有的创意、绘画、动手能力等养分,同时也清楚地直面升学要求这根主干缺乏繁茂的枝叶,从而能主动抓住科技节比赛的机会,冠军荣誉的获得又良性促进了他学习状态的改善和成绩的提高。同时指导小杰的家长积极正面看待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职业理想,鼓励孩子为理想奋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