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理论与实践》简介
《话语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是由.王永进著创作的,《话语理论与实践》共有97章节
1
前 言
话语是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社会形态,它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言语方式。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话语的概念 第一节 话语的概念 第二节 话语权的概念 第三节 话语理论流变 一、话语理论在语言学与语文学领域的流变 二、话语理论在哲学...
3
第一章 话语的概念
...
4
第一节 话语的概念
话语是指人们通过话语信息的发出、传递、理解和回应,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话语”一词最初多使用在语言学研究领域。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
5
第二节 话语权的概念
从“权”一词的内涵与属性上来分析,“权”可解析出“权利”和“权力”两个基础语义,即“权”内在的包含“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两重含义。根据《...
6
第三节 话语理论流变
...
7
一、话语理论在语言学与语文学领域的流变
“话语”概念最开始出现在语言学领域。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音位’这个术语含有声音动作的观念,只适用于口说的词,适用于内部形象在话语中的实现。”[25]从这里我...
8
二、话语理论在哲学领域的流变
赫拉克利特认为:“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26]而在巴门尼德那里,语言就更为直接地与“存在”联系在一起。他认为:...
9
三、话语在其他学科的流变
在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话语”这一术语的凸显标示着与传统语言和再现观的决裂。话语概念的使用日益扩展到文学、文化研究及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在此过程中,一...
10
第二章 福柯话语理论
...
11
第一节 福柯话语理论的背景
“话语”的基本含义即“符号系统的使用”。从古希腊一直到康德的哲学家们,他们都与福柯具有相同的倾向,即不是从消极的层面而是从积极的层面、不是从单纯的“接受”的角度...
12
一、索绪尔的语言观: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以其独创性的语言研究方法论使语言学成为面目一新的独立学科,进而促成了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诞生。索绪尔对于语言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在于构成语言“基本材料”的辨析,...
13
二、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话语理论对语言和言语的超越
列维-斯特劳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运用于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同时又为现代结构主义叙事分析做出诸多开创性研究。然而,他在“术语转换方面的先驱作用,即把一个完整的理...
14
三、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
法国语言学家埃米尔·本维尼斯特在法国20世纪思想史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多斯称他为“法国的例外”,巴尔特则认为他的作用“时常被低估”。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将说话...
15
四、杜梅泽尔的神话学与康吉汉的“科学史”
福柯曾强调自己的话语理论受益于杜梅泽尔、康吉汉和依波利特。杜梅泽尔对于神话的研究,并不是一种考证式研究,而是一种比较性研究。“神话与史诗”、“神话与历史”、“神...
16
第二节 福柯话语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众多的话语理论的谱系中,福柯的话语理论一直以来都处于权威和经典的地位。在几乎所有的话语分析路径中,福柯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相关著述也不断地被引用、论及、评论、...
17
一、福柯的“话语”概念
福柯与符号学家的本质区别在于他并非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话语关心知识和意义的生产”,研究对象从“语言”转向“话语”。[41] 因为在他看来,“话语”并不是事物和词...
18
二、话语的形成与控制
(一)陈述与话语形成 福柯认为自己在三个层面上扩展了“话语”的意义:“时而是所有陈述的整体范围,时而是可个体化的陈述群,时而又是阐述一些陈述的被调节的实践”。[...
19
三、话语、权力、知识之间的联结
福柯指出“正是在话语中权力和知识才得以相互连接”,对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探讨不能把话语排除在外,因此话语、权力与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福柯要考察与分...
20
四、话语与真理、意识形态
福柯曾公开表示过他对于意识形态概念多年来的运用十分不满,因为这一概念常常被用来“解释谬误或幻象,或是用来分析表象——简言之,一切妨害真实的话语生成的东西”,或是...
21
第三节 福柯话语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
22
一、福柯话语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福柯的话语理论为其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思想资源。福柯话语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人类学、历史记忆的超越,对后来的女性主义的研究也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在对福柯...
23
二、福柯话语理论与方法的局限
(一)话语直观方法的越位 福柯不是胡塞尔意义上的“现象学家”,恰恰相反,胡塞尔的现象学主体是福柯的批判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我们在福柯的著作中却能够发现某些类似于...
24
第三章 布迪厄的惯习、场域、资本理论
...
25
第一节 布迪厄的惯习、场域、资本理论背景
皮埃尔·布迪厄于1930年在比利牛斯小城市出生。中学时期,先在路易巴图中学就读,而后转学至巴黎的“伟大的路易”中学就读。在1954年至1955年,一段很短的时间...
26
一、布迪厄惯习、场域、资本理论渊源
一个人的思想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身地位、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所以了解布迪厄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经历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位哲学家提出惯习等理论的渊...
27
第二节 布迪厄的惯习、场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
28
一、惯习、场域、资本的概念
布迪厄是一位学术杂家,他的社会学中融入了人类学、教育学、哲学、艺术、语言学、历史、文化学等诸学科的内容,可谓包容丰富、错综复杂。一般认为,场域理论是他的基本理论...
29
二、惯习、场域、资本的相互联结
布迪厄的惯习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场域、资本概念联系在一起才能具有完全的意义,场域是围绕特定的资本类型或资本组合而组织的结构化空间。要使场域能够运作起来,场...
30
三、阶级与分层:惯习、场域、资本理论的实践
(一)阶级的划分 布迪厄认为,由于人们拥有的资本类型和数量不同,阶级区分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克服经济主义倾向,布迪厄用“资本”概念取代生产手段并将此作为阶级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