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话语的主体,畅通话语渠道

第一节 培育话语的主体,畅通话语渠道

“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话语权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话语的传播者、话语的接受者、话语的内容、话语的载体。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如何巩固其主流话语地位尤其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话语理论告诉我们,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必须培育话语主体,畅通话语渠道;必须优化话语的主题,丰富话语内容;必须拓展话语的载体,提升话语效果。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如果没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胡锦涛也指出:“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用马列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真正信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青年专家、青年知识分子,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构建的需要,也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