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利用和开发话语的传播其他载体
传播理论认为:“传播信息越多,趋同程度越高,而传播越少,趋异程度越高。”[24]因此,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载体来加强信息的传播强度,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认同的重要方式。当前,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通过积极利用和开发有效的传播载体,以此来加强对意识形态的传播、普及和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从实践经验来看,以下几种形式是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值得进一步加以利用和开发。
第一,普及理论读物。最具代表性的通俗理论读物当属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是一本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毛泽东就曾盛赞其胜过十万雄兵,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以通俗的语言表述、生动的生活事实来阐释深奥的哲学理论,且并没有因其通俗性而丧失学术性。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机构与理论工作者沿着这条路径编辑出版了多种此类理论普及读物,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专家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丛书、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理论新视野丛书》(两辑十二册)等等。实践表明:这种紧密联系实际、通俗化的写作方式和理论风格,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普及,我们应当继续运用和开发这一有效的传播载体,努力创作、出版、发表一批坚持科学理论导向、富于鲜明实践特色、反映群众现实需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本、小册子和文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表达与表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其表现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二,编制理论宣传画报。理论图册画报就是指以图片、画报、彩页等形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以图解文”、“按文配画”,以鲜明、形象、可感的图画、图片等向普通大众解释、说明那些看似深奥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出版界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先后出版了《画说邓小平理论》、《画说江泽民“三个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图说邓小平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画说“三个代表”》(江西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汉维双语声画读物《画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画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画说科学发展观》、《画说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画说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以及由中国科协普及部、新华社等制作、编发的理论宣传画报《漫画科学发展观》、《图表·漫画:构建和谐社会》、《漫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理论出版物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来阐释说明抽象的理论,间或配以简洁、精炼的文字说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了更强的直观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在启发性思考与美的欣赏中完成对理论的阅读、理解,适应了广大群众的阅读习惯与心理需求。
第三,举行人文社科报告。理论通常是通过书籍、报纸等这些纸质媒介来传播的,这往往未免让一般大众觉得理论是一种晦涩难懂、只能供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人来研究和阅读。因而,要有效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让这些理论成果走出书本、走出书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早期革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农会等这些载体来举办报告、讲座,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把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播给劳苦大众的,这给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改革开放以来,报告、讲座等理论宣讲方式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与普及方面同样功不可没。例如,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央都会抽调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等组成理论宣讲团,分赴各地宣传、解读与普及会议的精神与内容,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地方、在基层、在大众当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当前,无论是在基层、社区,还是在大中小学、科研院所,举办关于理论传播、理论宣讲方面的报告、讲座、论坛也是最受人们所欢迎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继续利用和开发这种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载体。
第四,进行传媒理论解读。在当今时代,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文化传播普及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打开荧屏、网络,解红楼、评三国、读论语等文化娱乐活动在普通大众中颇受热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典著作、传统文化的普及,使它们的受众面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而是将其推向了一般大众,即使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也能够听得懂、用得上,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积极利用这些现代传播媒介,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搬到电影、电视、网络、报刊、广播上进行解读,从而扩大理论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近6年来,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伟大的旗帜》《走进新时代》《沧桑正道——科学发展观纵横谈》《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走向和谐》等电视理论专题片,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网络媒体也陆续开设传播理论政策与新闻时政的视频栏目和频道,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当下老百姓最为关心和关注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时政问题,在编剧与制作时注重内容的思想性与知识性、讲求效果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运用音像、视频等手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视听化的解读,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释】
[1]胡锦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N].人民日报,2005-11-27(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3]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1.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5- 4(1).
[5]纪立群,李淑颖.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8- 22.
[6]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53-254.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8]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277.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12]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 1-23(1).
[13]黄传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300.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6]冯刚.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99.
[1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 08-21(1).
[18]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A].文化中国[C].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14.
[1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大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 11-09(1).
[20]黄华.论“话语的秩序”——福柯话语理论的一次重要转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90- 92.
[21]邓景,唐韬.试论网络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93- 95.
[2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4.
[23]刘延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J].中国教育报,2008-7- 11(1).
[24][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