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文译著

二、外文译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美]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杨鲁军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3][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永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4][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9][美]海登·怀特:《米歇尔·福柯》,渠东等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罗宾·洛克夫:《语言的战争》,刘丰海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莫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尹树广、鉴传今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意]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6][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7][法]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8][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社会学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9][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罗宾·洛克夫:《语言的战争》,刘丰海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1][美]莱斯利·A·豪:《哈贝马斯》,陈志刚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4][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25][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汪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刘瑞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7][英]弗·奥·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美]詹姆斯·布坎南:《财产与自由》,韩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美]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31][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2]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谭朝洁、孔岩译,长征出版社,1988年版。

[33][法]弗兰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张宁、丰子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35][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张华清等译,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6][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北政等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8][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39][美]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40][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法]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汪耀进、武佩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陈慧瑛、温仁百编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3][法]乔治-埃利亚·萨尔法蒂:《话语分析基础知识》,曲辰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4][英]拉曼·赛尔登等著:《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法]保罗·利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陶远华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6][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7][法]福柯:《性经验史》,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8][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49][法]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美]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1][英]麦克唐纳:《言说的理论》,陈璋津译,远流,1990年版。

[52][英]特雷·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3][法]埃米尔·本维尼斯特:《普通语言学问题》,王东亮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54][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明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5][法]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卷),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56][日]渡边公三:《列维-斯特劳斯:结构》,周维宏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7][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8][法]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9][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日]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朱建科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2][瑞士]菲利普·萨拉森:《福柯》,李红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3][美]休伯特·德雷福斯,保罗·拉比诺:《福柯:超越结构主义与诠释学》,钱俊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64][法]费德希克·格霍:《福柯考》,何乏笔、杨凯麟、龚卓君译,麦田出版,2006年。

[65][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宋素凤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66][英]瓦莱丽·肯尼迪:《萨义德》,李自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7][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68][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69][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70][美]爱德华·W·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2][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陈仲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3][英]罗伯特·扬:《后殖民主义——历史的导引》,周素凤、陈巨擘译,巨流,2006年版。

[74][比]J.M.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李幼蒸译,商务印馆,1980年版。

[75][美]伊迪丝·库兹韦尔:《结构主义时代:从莱维-斯特劳斯到福柯》,尹大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76][德]赫尔曼·海塞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77][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78][美]雷纳·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79][加]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80][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杨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1][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