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凡凡6岁了,自从添加辅食开始就经常便秘,吃点益生菌症状就能缓解,可是不久后反复发作。奶奶天天说没关系,凡凡爸爸小时候也这样,一直到成人还经常便秘呢。妈妈还是不放心,现在凡凡都7岁了,长得又瘦又小,于是赶紧带凡凡到医院问医生这病和遗传有关系吗?
到底学龄期儿童便秘和遗传有关系吗?还有什么情况会引起孩子便秘呢?
调查表明,偏食、嗜油炸食物、喜食肉类、不吃或偶尔吃一些蔬菜、睡眠质量差、多汗、心情焦虑烦躁、遗传、肥胖等9种因素是功能性便秘最具可能性的危害因素。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与不良饮食习惯明显相关,如偏食,不吃或偶尔吃一些蔬菜,喜食肉类,嗜油炸食物,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引起食物残渣缺乏,对肠黏膜形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不足,不能引发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的调节反射,不产生便意,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分被吸收,形成干燥粪便,导致便秘。
结肠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内源性肠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以多种神经递质作为媒介进行的。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大脑皮层整合中心位于同一解剖部位,为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功能性便秘提供了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的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及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使肠蠕动和肠管张力减弱有关。如果心情焦虑,烦躁长期存在,大脑皮层则持续受到抑制,阻碍排便反射的下传,进而肠系膜上丛、腹下丛、直肠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等副交感神经抑制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结肠运动降低,敏感度下降,直肠肛管压力升高,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
此外,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还与遗传、肥胖相关。部分患儿父亲或母亲有经常便秘史。肥胖儿童往往喜食肉类,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缺少碳水化合物,食物成分不当,蛋白质过多,碳水化合物不足,纤维素过少,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继发改变,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较发酵菌为多,肠内容物发酵过程减少,导致大便呈碱性且干燥而产生便秘。睡眠质量差,如入睡困难、易醒、失眠,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与直肠反射之间的正常调节,从而引起不协调的肠管蠕动,导致便秘。有调查尚提示,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与多汗相关,可能是精神因素焦虑烦躁通过大脑皮层使副交感神经抑制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所致。
专家提醒
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与饮食、遗传、肥胖等多种因素相关,而且也与孩子的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家长要密切关注高危儿童生活和心理健康,积极有效地防止便秘发生,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