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为什么不能只看次数

2 便秘为什么不能只看次数

我们通常认为,正常人摄入食物,经消化与吸收到形成粪便排出体外需24~48小时,若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但随食物成分不同,个人的饮食及排便习惯不同,间隔时间可能有很大差异。一般每日1次,起床后或早饭后排便。有人习惯于2~3天甚至更长时间排便1次,却不感觉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舒适与愉快的感觉。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数多少来确定是否便秘,应按个人的排便习惯来确定。只要排便通畅,无痛苦,就不能算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不顺利的状态,包括粪便干燥排出不畅和粪便不干也难以排出两种情况。当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大便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便意不尽感或者不适感,腹部胀满,肛门坠痛,食欲不振,头昏乏力等痛苦症状时,才能称为便秘。排便有上述痛苦症状,即使粪便不干,每日排便1次或数次,也应列为便秘。

因此,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一般表现为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7天内排便少于2次或长期无便意等。

专家提醒

便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表现,家长要根据患儿平日排便习惯和大便软硬程度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便秘。对于便秘患儿一定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避免长期便秘诱发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