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证
2025年11月02日
(1)实证
主要因饮食而起。症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治疗应顺气行滞,清润通便。手法主要有:
1)清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
图22 清大肠
2)退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
肘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泄热,滑肠泻下,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
图23 退六腑
3)补肾水:位于小指螺纹面。操作时,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之功效。
4)摩腹:用掌或四指轻贴腹部,缓缓顺时针移行,有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之功效,能直接顺应肠道走向,促进肠蠕动。
图24 摩腹
5)下推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时,由上往下,擦至皮肤发红为度,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之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
图25 下推七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