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认识便秘的
2025年11月02日
15 中医是怎样认识便秘的
中医学认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外乎内因、外因。便秘最直接的病因是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六淫袭扰、热病伤津、病后体虚、痰滞虫积、药石中毒、排便隐忍、久蹲强努、裂痔畏便等一系列因素。以上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引发便秘。
中医认为,大肠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直肠内容物对直肠壁感觉器的刺激是引起排便反射的启动因素。饮食入胃,经胃肠消化吸收,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则消化排泄正常,一旦阴阳失调,则寒热失衡,虚实偏执,便秘生焉。阴寒凝滞,大肠传输不利,即为“阴结”。大肠津耗系脾运无力而便坚者发为“脾约”,“脾约”是指脾虚津少,肠液干燥,以致大便坚硬难出的病证。大肠鼓动无力,系肾阳失于温煦而便涩者发为“阳虚秘”。血虚津枯,粪便失濡即为“血虚秘”。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则肠道失于濡润而致“热秘”。若脾气不足,升举失常,气虚下陷,则大肠传输无力而致“虚秘”。肝主疏泄条达,若肝气郁结,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发为“气秘”等。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加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不愈,津液渐耗,可致阴津亏虚,肠失濡润,病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久而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如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气虚衰与阴寒凝结可以互为因果,见阴阳俱虚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