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温度对畜禽生产健康的影响
1)温度对畜禽生产力的影响
(1)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畜禽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其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最适温度下,家畜生长速度最快,肥育效果最佳,饲料利用率最高,育肥效果最好,饲养成本最低。当气温高于临界温度时,由于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生长育肥速度也伴随下降;当气温低于临界温度,动物代谢率提高,采食量增加,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这个温度一般认为是在该动物的等热区内。凡是影响家畜等热区的因素,都会影响畜禽的生长肥育。
①猪 生长、育肥的最适温度为15~25℃,随着体重的增加,适宜温度下降。当气温超过30℃,低于10℃时,增重率下降明显。
②鸡 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1日龄为34.4~35℃,此后有规律地下降,到18日龄为26.7℃,32日龄为18.9℃。小范围的低温及变化,死亡率反而会下降,但不利的是饲料利用率有所下降。肥育肉鸡的最适温度为21℃。
③牛 牛的生长、育肥的适宜温度受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以10℃左右为佳。
(2)温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畜禽的繁殖活动,不仅受光照的影响,气温季节性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夏季过高的气温,常引起家畜不育和受胎率的下降,对家畜的繁殖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①对公畜的影响 高温会影响精子的生成,一般要求精子的生成温度要低于家畜的体温。在高温下,公畜禽的精液品质(精子数和密度下降,畸形率上升)。由于精子的形成周期为7~8周,一般高温影响后的8~9周才能使精液品质恢复到正常水平。高温还会使畜禽的性欲受到抑制,因此秋天的配种效果常常很差。在日常管理中,配种时间也常常选择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而低温对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一般有益无害。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超低温保存精液。相对其他动物来说,猪对高温的适应力较强。
②对母畜的影响 高温对母畜禽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配种前后及整个妊娠期间,高温环境对母畜的繁殖性能均有不利的影响。
高温可使处于配种期母畜的发情受到抑制,表现为不发情或发情期短或发情表现微弱,这时卵巢虽有活动,但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也不排卵,从而影响受精率。高温还会影响受精卵和胚胎存活率。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对高温最为敏感,尤其是胚胎在附置前这个阶段,受高温刺激引起胚胎死亡率很高。高温对母畜受胎率和胚胎死亡率影响的关键时期为:牛在配种后4~6天内,绵羊在配种后3天内,猪在配种后8天内,母畜受胎后11~20天及妊娠100天后。
高温还会使处于妊娠期的母畜由于母体自身外周血液循环增加,而使子宫供血不足,胎儿发育受阻,加之高温影响母畜采食量,营养不足,也影响其产下的仔畜初生重较轻,体型偏小,生活力低,死亡率高。
高温还可导致畜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尤其是与繁殖性能有关的性激素分泌减少,对公畜和母畜繁殖能力都有不良影响。
(3)温度对产乳性能的影响
气温对产乳的影响,因家畜的种类、品种、生产力等而不同,见表2.6。高温环境中,越是高产牛,对高温越敏感,采食量和泌乳量都大幅度下降,乳脂率、固形物也下降,但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乳脂率反而又异常地上升。乳脂率在一年四季中变化较大,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泌乳牛在低温环境中,食量增加,产乳量却下降。
表2.6 环境温度与黑白花奶牛产乳量的关系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增加动物的产乳量,对环境控制和相应对策不断提出新要求。
(4)温度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各种家禽产蛋的最适温度为12~23℃,高温可使产蛋量、蛋重和蛋壳质量下降,如白来航鸡饲养于21℃、32℃和38℃时,其产蛋率分别为79%、72%和41%,在32℃和38℃时,蛋重分别较21℃时轻4.6%、20%;而在0℃以上的低温下,料蛋比上升,对其他没有显著影响,但如果是突然低温应激,往往会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且首先表现出产蛋性能下降。
鸡对气温的反应因品种不同,一般重型品种较耐寒,轻型品种较耐热。此外,如果是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恒温和变温(存在日较差)相比,一般认为后者更佳,前者容易导致家禽早衰。
2)温度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寒冷和炎热都可使畜禽发病,所致疫病往往非某些特效疫苗所能控制。冷、热应激均可使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一般的非病原微生物即可引起畜禽发病。
(1)直接引起机体发病
气温直接导致的动物疾病,大多都不是传染病。如冻伤、日射病和热射病等。如圈舍环境温度控制不良,低温会成为家畜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诱因。
(2)通过饲料的间接影响
动物采食了冰冻的块茎、块根、青贮等多汁饲料,或引用了温度过低的水,易患胃肠炎、下痢等疾病。由于气温的原因,动物误食有毒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另外,气温过低,饲料供应不足,或气温过高,采食量下降,都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其疾病。
(3)影响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都与病原体及其宿主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有关。如低温有利于流感、牛痘和新城疫病毒的生存,高温下可以使口蹄疫病毒失活。
(4)影响动物的抗病力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虽然动物体温正常,但机体感染病原体后,这种不利的环境将影响疾病的预防。
(5)影响幼龄动物的被动免疫
初生仔畜依赖于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抵抗疾病。冷、热应激均可降低幼畜获得抗体的能力,使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下降,降低了幼畜的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