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场地规划与建筑物布局
场地选定之后,需根据场地的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向,有计划地安排养殖场不同建筑功能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地段的位置,这就是场地规划。根据场地规划方案和工艺设计对各种建筑物的规定,合理安排每栋建筑物和各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之间的距离,称为建筑物布局。场地规划与建筑物布局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不同场区和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场区小气候的改善,以及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1)场地规划
(1)畜牧场的分区规划原则
①在体现建场方针、任务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
②全面考虑家畜粪尿、污水的处理利用。
③合理利用地形地物,有效利用原有道路、供水、供电线路及原有建筑物等,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
④为场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2)畜牧场的分区规划
畜牧场通常分为三个功能区:管理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车库、杂品库、更衣消毒和洗澡间、配电室、水塔、宿舍、食堂、娱乐室等),生产区(包括各种畜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等建筑物),隔离区(包括病畜隔离舍、兽医室、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在进行场地规划时,主要考虑人、畜卫生防疫和工作方便,考虑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来合理安排各区位置(图6.1、图6.2、图6.3)。
图6.1 按地势和风向划分场区示意图
①管理区(生活区) 担负畜牧场经营管理和对外联系的区域,应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场大门设于该区,门前设消毒池,两侧设门卫和消毒更衣室。车库、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设置,车辆一律不得进入。也可将消毒更衣室、料库设于该区与生产区隔墙处,场大门只设车辆消毒池,可允许进入管理区。有家属宿舍时,应单设生活区,生活区应设在管理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处。
②生产区 畜牧场的核心区域,应设于全场中心地带。规模较小的畜牧场,可根据不同畜群的特点,统一安排各种畜舍。大型的畜牧场,则进一步划分种畜、幼畜、育成畜、商品畜等小区,以方便管理和利于防疫。
图6.2 畜牧场分区示意图
图6.3 隔离猪舍、出猪台、观察室、死畜处理间布局示意图
③隔离区 畜牧场病畜、污物集中之地,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设在全场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为运输隔离区的粪尿污物出场,宜单设道路通往隔离区。
2)建筑物布局
畜牧场建筑物的布局,就是合理设计各种房舍建筑物及设施的排列方式和次序,确定每栋建筑物的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之间的间距。布局合理与否,对场区环境状况、卫生防疫条件、畜舍小气候状况、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及基础投资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畜牧场建筑布局必须考虑各建筑之间的功能关系、小气候的改善、卫生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根据现场条件进行设计布局。为合理设计畜牧场的建筑物,须先根据所规定的任务与要求(养哪种家畜、养多少、产品产量),确定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饲料需要量和饲料供应情况(饲料自产、购入与加工调制等),然后进一步确定各种建筑物的形式、种类面积和数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场地的各种因素,制订最佳的布局方案。
(1)建筑物的位置
确定建筑物的位置时主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及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①根据功能关系来布局 功能关系是指房舍建筑物和设施在畜牧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图6.4)。在安排各建筑物位置时,应将相互有关、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和设施靠近安置,以便于生产联系。不同畜群间,彼此应有较大的卫生间距。大型养殖场最好达200 m以上。
图6.4 养殖场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关系
a.商品畜群如奶牛群、肉牛群、肥育猪群、蛋鸡群、肉羊群等。这些畜群的产品要及时出场销售,管理方式多采用高密度和较高机械化水平。这些畜群的饲料、产品、粪便的运送量相当大,因而与场外的联系比较频繁。一般将这类畜群安排在靠近场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段,以减少外界疫情向场区深处传播的机会。奶牛群为便于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还应使其靠近场内的饲料地。
b.育成畜群指青年畜群,包括青年牛、后备猪、育成鸡等。这类畜群应安排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疫病较少的区域。
c.种畜群应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场区处,必要时,应与外界隔离。
d.干草和垫料堆放棚应安排在生产区下风处的空旷地方。注意防止污染,并尽量避免场外运送干草、垫料的车辆进入生产区。
②根据卫生防疫要求来布局 在考虑建筑物位置时,不能只考虑功能的需要,也不能违背卫生防疫的要求。如在场地规划中所述,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应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方向,将办公、生活、饲料、种畜、幼畜的建筑物尽量安置在地势高、上风向处。生产群可置于相对较低处,病畜及粪污处理应置于最低且下风处。有的情况不得不牺牲功能联系而保全防疫的需要。如家禽孵化室是一个污染较大的区域,不能强调其与种禽、育雏的功能关系,应主要考虑防疫的需要。大型养禽场最好单独设孵化场,小型养禽场也应将孵化室安置在防疫较好又不污染全场的地方,并设围墙或隔离、绿化地带。育雏舍对防疫要求也较高,且因某些疫病在免疫接种后需较长时间才产生免疫力,如与其他鸡舍靠近安置,则易发生免疫力产生之前的感染。因此,大型鸡场宜单设育雏场,小型鸡场则应与其他鸡舍保持一定距离,并设围墙严格隔离。
③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安排来布局
a.商品猪场 商品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育→保育或育成→育肥→上市(图6.5)。因此,应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顺序来安排建筑物与设施。饲料库、贮粪场等,与每栋猪舍都发生联系,其位置应考虑“净道”(运送饲料、产品和用于生产联系的道路)和“污道”(运送粪污、病畜、死畜的道路)的分开布置(图6.6),并尽量使其至各栋猪舍的线路最短距离相差不大。
图6.5 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6.6 猪舍内部道路布局图
b.种鸡场 种鸡场的生产工艺流程:种蛋孵化→育雏(又分幼雏、中雏、大雏)→育成→产蛋→孵化→销售(种蛋或鸡苗)。因此,鸡舍的布局根据主风向应当按下列顺序配置,即孵化室、育雏舍、中雏舍、育成鸡舍、产蛋鸡舍。即孵化室建在上风向,成鸡舍建在下风向,这样能使幼雏舍得到新鲜的空气,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由成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造成疫病传播。
(2)建筑物的排列
畜牧场建筑物一般横向成排(东西),竖向成列(南北)。排列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场区的小气候、畜舍的光照、通风、建筑物之间的联系、道路和管线铺设的长短、场地的利用率等,要求尽量做到合理、整齐、紧凑、美观。尽量避免狭长排列,否则会造成饲料、粪污的运输距离加大,管理和工作联系不便,道路、管线加长,增加建场投资。生产区尽量按方形或近似方形排列为好。一般四栋以内,宜单列;超过四栋时,呈双列或多列(图6.7)。
图6.7 养殖场建筑物排列布置模式图
(3)建筑物的朝向
确定养殖场建筑物的朝向主要考虑其日照和通风效果。畜舍建筑物一般为长矩形,纵墙面积比山墙(端墙)面积大得多,门窗也都设在纵墙上。因此,确定畜舍朝向时,冬季为使纵墙接受太阳较多的光照,尽量减少盛行风对纵墙的吹袭;夏季则应尽量减少太阳对纵墙的照射,增加盛行风对纵墙的吹袭,这样的朝向才能使畜舍冬暖夏凉。
①根据日照确定朝向 在我国,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方位角(指太阳在平面上与正南方向所夹的角)变化范围也小(图6.8)。南向畜舍的南墙接受太阳光多,照射时间相对较长,照进舍内也较深(图6.9),有利于防寒。夏季则相反,南向畜舍的南墙接受太阳照射较少,照射时间也较短,光线照入舍内较浅,因此有利于防暑。所以从防寒和防暑要求来看,畜舍朝向向南或南偏东、偏西45°内为宜。
图6.8 冬季、夏季太阳方位变化
图6.9 南向畜舍日照情况
②根据通风要求确定朝向 我国地处亚洲东南季风区,夏季盛行南风或东南风,冬季多为东北风或西北风。可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本地风向频率图。为了防止冬季主风向吹袭畜舍纵墙,减少冷风渗入舍内,畜舍的纵墙应与冬季主风向形成0°~45°夹角。为了增强夏季自然通风,保证舍内通风均匀,纵墙应与夏季主风成30°~45°夹角。
按日照和主风向来确定畜舍朝向时,手续烦琐,有关单位经多年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我国部分地区民用建筑最佳和适宜朝向(见附录2),以供参考。
(4)建筑物的间距
相邻两栋建筑物的纵墙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间距大,前排畜舍不致影响后排采光,并有利于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但会增加占地面积;间距小,可节约占地面积,但不利于采光、通风和防疫、防火,影响畜舍小气候。因而应合理确定。一般从日照、通风、防疫和防火等方面考虑。
①根据日照来确定畜舍间距 为了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会遮挡北排畜舍的日照,一般按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低的“冬至”日计算,也就是要保证冬至日的9:00至17:00这段时间内,日光能够照满畜舍的南墙,这就要求畜舍间距不小于南排畜舍的阴影长度。经计算,朝南向的畜舍,当南排畜舍净高(檐高)为H时,要满足北排畜舍上述日照要求,在北纬40°的北京地区,畜舍间距约需2.5H,在北纬47°地区,则需3.7H,因此,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间距保持3~4H,可基本满足日照的要求。
②根据通风要求来确定畜舍间距 为了不影响位于下风向畜舍的通风效果,同时又能免受上风向畜舍排除的污浊空气的污染。在确定畜舍间距时,应避免下风向的畜舍处于相邻上风向畜舍的涡风区内。而实践表明,当风向垂直吹向畜舍纵墙时,涡风区最大,约为其檐高的5倍,当风向与纵墙不垂直时,涡风区缩小。可见,畜舍的间距为3~5H,即可满足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要求。在目前广泛采用纵向通风的情况下,因排风口在两侧山墙上,畜舍间距可缩小到2~3H。
③根据防火间距来确定畜舍间距 防火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使用特点,可参照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畜舍建筑一般为砖墙,混凝土屋顶或木质屋顶,耐火等级为Ⅱ或Ⅲ级,防火间距为6~8 m。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畜舍间距不小于3~5H,就可满足日照、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等要求,当采用纵向通风时,间距保持在2~3H即可(图6.10、图6.11)。
图6.10 猪舍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6.11 规模化猪场总设计图
1—配种舍;2—妊娠舍;3—产房;4—保育舍;5—生长舍;6—育肥舍;7—水泵房;
8—生活、办公用房;9—生产附属用房;10—门卫;11—消毒室;12—厕所;13—隔离舍及剖检室;
14—死猪处理设施;15—污水处理设施;16—粪污处理设施;17—选猪间;18—装猪台;19—污道;
20—净道;21—围墙;22—绿化隔离带;23—场大门;24—粪污出口;25—场外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