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氨(NH3)

3.3.1 氨(NH 3

1)来源

在畜舍内,氨是各种含氮有机物(粪尿、垫料、饲料残渣等)的腐败分解产物,含量高低取决于地面的结构、排水、饲养管理水平等。畜舍地面结构设计不当时易滞留污物,通风排水设施安置不妥或清扫不及时,都有可能增加舍内空气中氨的含量。氨的密度较小,主要产自地面,所以主要分布在畜禽能接触到的范围,因此具有较大的危害。

2)危害

由于氨具有刺激性的臭味,溶解度很高(在0℃时,1 L水可溶907 g氨),所以常常被人或家畜的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吸附而产生刺激作用,引起黏膜和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水肿,严重的会导致声门痉挛、支气管炎、肺水肿等。氨进入肺后,通过肺泡上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碱性高铁血红素,破坏血液对氧气的运输能力,导致机体缺氧、贫血。如果畜禽长期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会变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各种生产性能都会下降。慢性氨中毒往往不容易察觉,却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鸡对氨比猪更敏感,尤其是幼雏,即使在5 mg/m3氨的作用下,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标准

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对畜舍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氨的最高浓度分别为:雏禽舍10 mg/m3,成禽舍15 mg/m3,猪舍25 mg/m3,牛舍20 mg/m3。人员进入鸡舍后,若闻到氨味,但是不刺眼、不刺鼻,此时浓度为7.6~11.4 mg/m3;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此时浓度为19.0~26.6 mg/m3;当感觉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时浓度为34.2~49.4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