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水源的种类与卫生特征

4.1.1 水源的种类与卫生特征

1)地面水

地面水是由降水沿地面坡度径流汇集而成,包括江、河、湖、塘、水库及海水等。但其水质与水量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受污染的机会多,水质浑浊,含微生物较多。用作饮用水源时,一般要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不宜直接饮用。未经特别保护的地面水,一般不便于卫生防护。由于受到流域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常引起中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介水传染病的传播。

地面水一般含矿物质较少,水质较软,水量充足,取用方便。一般来讲,流动性大、水量大的水体自净能力也强,所以地面水是畜禽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水源。

2)地下水

地下水是由地面水与降水渗透到土壤和地壳而形成的。由于渗透时经过地质层过滤,水中所含悬浮物、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大部分被清除,因此水质比较清洁透明,杂质少,含微生物量少,尤其是深层地下水,因不透水层的覆盖,不易受到污染,水质较好。但地下水溶解了部分的矿物质,所以含矿物较多,硬度较大,甚至有可能某些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浅层地下水水位较高,污染物可能通过土壤渗透,所以仍然存在污染的可能。深层地下水层存在溶洞、断层、裂隙等情况时,仍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地下水的卫生防护问题,仍不能忽视,应该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了解其卫生学特点,以便作相应的净化和消毒。

3)降水

降水包括雨水、雪水,是天然形成的清洁、质软的水源,但当它从大气中降落时,往往吸收了空气中的各种杂质及可溶性气体,可能受到相应的污染。降水收集困难,储存不便,水量少或不稳定,除个别非常缺水的地区外,一般不用作人畜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