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小结

项目小结

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造成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突增。通过了解畜禽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加强从以下方面加强畜禽场环境卫生监控:①生物因素:饲料、养殖密度、微生物、蚊蝇鼠虫、天敌等。②非生物因素:屋舍建筑、光、温、湿、氨、粉尘、噪声……监测和控制,加强养殖场环境的综合管理。③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生态技术来改善养殖场环境,实现畜禽的健康养殖。④场址合理、环境舒适、饲料安全、预防病害、谨慎消毒、善待动物、控制污染、评估检测。

小常识

无抗养殖新技术

一、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超标使用能带来严重后果,如链霉素对人听神经的损伤,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喹诺酮类引起肝肾、胎儿的损害,硝基呋喃类、氨基苷类、先锋霉素、万古霉素引起肾损害,磺胺类引起出血、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二、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①导致“双重”或“多重”感染;

②降低动物免疫力;

③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④催生“超级细菌”。

2009年美国《抗微生物药物及化疗》杂志,首次报道携带NDM-1超强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NDM-1是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英文缩写。这种蛋白酶非常强大,能“破解”抗菌药的活性“密码”,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引发NDM-1肠道菌感染症。NDM-1“超级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均耐药,仅对多粘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超级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超级细菌”在印度、英国、巴基斯坦、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发现。我国在2012年发现3株NDM-1阳性细菌。

2015年英国《柳叶刀》杂志报道,在我国猪、禽和人发现MCR-1“超级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对青霉素、头孢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和磺胺类均耐药,并对被视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的多粘霉素表现出强耐药性。此后德国、泰国、西班牙、越南等30多个国家发现此类细菌。2016年美国疾控中心也发现首例非输入性MCR-1的大肠杆菌。

所谓“超级细菌”学术上被称为泛耐菌。除上述外,其他的泛耐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耐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等。

⑤增加环保压力,养殖场处理粪污成本增加。

三、解决方案

1.研发新抗生素

研发新抗生素是最大的期盼,但存在诸多困难,总是跟不上耐药的速度。据报道,近30年来算得上新抗生素的可能仅有两种:一种是2004年上市的替加环素,是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它既可维持四环素类的作用,又能对抗其耐药机制,同时对MRSA也有活性,但适应症有限。另一种是泰斯巴汀,于2015年初在《自然》杂志发布,能有效抗G+杆菌及杀灭MRSA或结核分支杆菌,目前未发现抗药细菌。

2.研发酶抑制剂

使用酶抑制剂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已研发出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克拉维酸等抑制剂。将酶抑制剂与抗菌药联合使用,人医临床上已使用奥格门丁和替门丁等复配制剂,不但能提高抗菌活性,还能使耐药菌株恢复其敏感性。期望不久的将来或许应用于兽医治疗。

3.寻找“替抗”产品

寻找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已成热点。目前重点是发展科学的饲料配制技术及应用生物技术改善动物的生产潜力和抗病力,降低或消除抗药性。“营养平衡的饲料是最好的兽药”。饲料中添加新型安全添加剂如益生素、酶制剂、有机酸、免疫促进剂、植物活性物质、中草药等。目前已有名目繁多的益生素制剂可供使用。酶制剂有多酶宝、速调速补、耐得酵素、营养酶、酶他富、非淀粉多糖酶等。有机酸有艾维酸DA、凯米拉胃肠益生剂、丁酸钠等;植物提取物有丝兰提取物、肠可宁、肠乐康等几十种提取物;另外益生元如寡糖(被称为“生命的浮桥”)、微藻、糖萜素等也在研究使用。2017年科技部将“中兽药现代化与绿色养殖技术研究”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的是要从中药和植物提取物中找出替代饲用抗生素产品。

4.实施严格的环境控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