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棉籽饼(粕)中的有毒成分

5.2.4 棉籽饼(粕)中的有毒成分

棉籽经榨油后的副产品棉籽饼(粕)含有棉酚及环丙烯类脂肪酸等有毒物质,长期或大量饲喂,可导致畜禽中毒,从而限制了其利用。

1)棉籽饼(粕)中的有毒物质及其毒性

(1)棉酚

棉籽饼(粕)中含有结合棉酚(无毒)和游离棉酚(有毒)两种。其中游离棉酚的毒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游离棉酚含量的多少。机器压榨因压力大,温度较高,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较少,机榨加溶剂浸提,含量更少。传统的土榨法,由于压力小,温度低,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较高。

游离棉酚对畜禽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组织和脏器均会产生危害。大量棉酚进入消化道后,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吸收入血液后,能损害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棉酚能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使周围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和出血性炎症。棉酚呈脂溶性,易积累于神经细胞中,使神经机能紊乱。游离棉酚能影响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及禽蛋品质,使蛋黄变成黄绿色或红褐色。

(2)环丙烯类脂肪酸

棉籽饼(粕)中的环丙烯类脂肪酸主要是使母鸡的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并对鸡蛋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当其贮存后,蛋清变为桃红色,有人称之为“桃红蛋”。环丙烯类脂肪酸还可使鸡蛋蛋黄变硬,加热后可形成“海绵蛋”。

2)棉籽饼(粕)的去毒处理方法

(1)加热去毒法

将棉籽饼(粕)经过蒸、煮、炒等加热处理,使游离棉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无毒的结合棉酚,可去毒75%~80%。

(2)添加铁制剂处理法

铁制剂可与游离棉酚结合形成不能被畜禽吸收的复合物而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棉酚对机体的危害。生产中,最常用的棉酚去毒铁制剂是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等铁制剂不仅可作为棉酚的脱毒剂,而且能降低棉酚在动物肝脏中的蓄积量。去毒时,可根据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实际含量,按铁元素与游离棉酚呈1∶1质量比,向饼(粕)中加入硫酸亚铁。由于硫酸亚铁含有结晶水,实际中硫酸亚铁的用量应按游离棉酚量的5倍计算。具体做法是将粉碎过筛的硫酸亚铁粉末按量均匀拌入棉籽饼(粕)中,然后按每千克饼(粕)加2~3 kg水,浸泡约4 h后直接饲喂即可。

3)棉籽饼(粕)的合理利用

(1)直接用做饲料

工厂化制油工艺生产的棉籽饼(粕),一般含游离棉酚0.06%~0.08%。这类棉籽饼(粕)可不经脱毒处理,直接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

在肉猪、肉鸡饲料中的安全用量为10%~20%,母猪及产蛋鸡的安全用量为5%~10%。

(2)脱毒处理,间歇控制饲喂

土榨法生产的棉籽饼(粕),游离棉酚含量一般在0.2%左右,有的含量甚至更高,应进行去毒处理后再喂给畜禽。经去毒处理的棉籽饼(粕),其用量以不超过日粮的20%为宜。连续饲喂2~3个月,停喂2~3周后再喂。

(3)合理搭配其他蛋白质饲料饲喂

饲粮中高水平蛋白质可降低棉酚的毒性,如果在日粮中适当补充鱼粉、血粉或赖氨酸等饲料,饲养效果会更好。此外,棉籽饼(粕)与其他饼粕(如葵花籽饼、菜籽饼、豆饼等)适当搭配,可达到减少毒素摄入的目的。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1 200 mg/kg,产蛋鸡配合饲料≤20 mg/kg,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100 mg/kg,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6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