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气流对畜禽的影响
1)气流对畜禽热调节的影响
(1)对产热的影响
在适宜温度和高温时,风速的增大对产热量一般没有影响,但处于低温环境时,产热量反而显著增加。有时畜禽增加的产热量会因风速过高而超过散热量,使机体出现短暂的体温升高,热平衡被破坏。
(2)对散热的影响
气流影响畜禽机体的蒸发散热和对流散热,且影响程度因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而不同。
在夏季高温时,如果皮温高于气流温度,增加气流速度有利于对流散热,但在过高温度下增加流速,反而有利于机体得热。因此,流速的增加总是有利于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一般风速与蒸发散热成正比。如果增加气湿,反而不利于提高蒸发散热量。
在适宜温度和低温时,保持机体产热量不变,通过增大风速会加强对流散热,降低皮温和水汽压,使皮肤蒸发散热量减少,但与呼吸道蒸发无关。低温提高风速会因对流散热的增加而加剧冷应激。
2)气流对畜禽生产力的影响
在夏季,气流有利于蒸发散热与对流散热,因而对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如当气温在21.1~35.0℃时,将气流由0.1 m/s增至2.5 m/s,可使小鸡增重提高30%。通过提高高温下风速,一般还可减少乳牛产乳量和采食量的下降,也有利于猪与其他肉畜的生长。因此,夏季气流速度不应超过2.5 m/s。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需要对汗腺不发达的畜禽(如猪和牛)采取措施,使其体表变湿来增加蒸发散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应尽量加大气流或用风扇加强通风。
冬季增加气流速度,会使畜禽散热量增加,能量消耗增多,生产力降低。体重为2 kg的仔猪,气流由0.1 m/s增加至0.56 m/s,与气温下降4℃时所造成的影响相同。有实验发现,在2.4℃鸡舍内,气流由0.25 m/s增加至0.5 m/s,产蛋率由77%下降到65%,平均蛋重由65 g降到62 g,料蛋比由2.5 g增加至2.9 g。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尽量降低舍内气流速度,但不能降为零,需保持恰当的气流以排出舍内污浊的气体。冬季舍内气流速度以0.1~0.2 m/s为宜,但最高不超过0.25 m/s。
3)气流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在寒冷环境中,为了预防气流流速和方向对畜禽健康产生影响,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首先要在舍内防“贼风”。“贼风”是指由缝隙或小孔进入的温度较低而且速度较大的气流。该气流比周围舍温低,湿度可接近或达到饱和,风速大于周围舍内气流,舍内空气不能均匀散布到畜舍的各个部位,在舍内产生死角,使畜禽机体局部受冷,产生应激,引起关节炎、肌肉炎、神经炎、冻伤、感冒等疾病。因此,要防止“贼风”,需堵住天棚、门窗、屋顶等容易产生贼风的地方,在畜床中尽量避免使用漏缝地板,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畜体,但并不代表要将门窗封死,反而更应注意舍内正常的通风换气。
对于放牧家畜,要注意避开寒风,尤其是夜间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