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保持呼吸顺畅
城市需要呼吸。
城市是有生命的。
在缑城历史上,没有这种概念。没有这种概念是时候不到,概念有时候与时尚一起出现,可是远比时尚要重要得多。
缑城原来小小的,龟伏在一只小山坡上。
周围皆绿色。一年四季不仅有稻谷瓜果,还有鲜花盛开。南门外大溪的水可以拿手捧了喝,还得小心手掌里有没有小鱼儿一不小心会与水一起进入嘴里。家家烧柴灶,一到饭点,燕子在四起的炊烟里穿梭。就是这些烟,有风有阳光的日子远望它们,就如草原上奔跑的羊群,想把蓝天染成别的颜色也难。
缑城在没有想到呼吸顺畅这个概念时,是缑城的人们呼吸最为畅快的时候。
那可是随便喝水大口呼吸的日子。
谁能想到,污水横流,口罩掩鼻,这些状态离缑城不远。但宁海县说不,缑城说不。宁海县的生态环保意识,远比别的地方要早,要强。
不知从哪个时候起,缑城悄悄流传这样一句话:走,上跃龙山去,散散心,透个气!
前边的散心,缓解的是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后边的透气,分明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意思在内。
千百年来,跃龙山就是山,不叫公园。公园是城市化的产物。就如穿了中山装的男子,插一支钢笔是标配一般。
跃龙山的遗存不多,只有明朝万历十年(1582)建造的文峰塔,还有明代大儒方孝孺(正学先生)读书处,还有青云观、三官殿、朱子祠、跃麟庵、吕祖庙等遗址,还曾经有民国后期建立的抗战将士墓园,以及在西南龙须潭顶小山嘴上建立的抗战胜利纪念亭。
连积蓄了千年阳光郁郁葱葱的树木,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砍伐了去,据说山上林木尚存西部的参天古树。加上附近村民上山垦荒种地,以致水土流失,跃龙山俨然一个秃头山。
跃龙山是1959年被暂称为跃龙山公园的。
公园让跃龙山重新生长。包括它的绿色和生命。
那一年,是因为跃龙山划归县林业特产局,属于茶山林场管理。正因为是公园,所以很多工作做得富有成效。特别是绿化植树。当年的年底,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为这座公园的绿化开了一个豪华的好头。谁都没有想到,这时候的绿化,还与好多年后的城市呼吸连在一起。
既然是公园,就需要人行道。夹道的是冬青树,见缝插针地种上扁柏,间以桃李等果木。冬青树是观赏性植物,从此开始,宁海的公共之地,比如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场合,都种满了它。桃李果木因为果子未熟就遭孩童偷摘,这不是心疼果子,而是怕反倒滋生不良习惯,加之有摔伤孩子的情况,就有家长迁怒于种植果树的人,所以公共场合反倒少了些。
有花有树缺水,就在千丈岩抽水凿渠引水,在将军庙所在的小山谷筑了一个坝蓄水,这个人工湖就被称作将军湖。有了水的跃龙山就有了灵性。一些野狐口渴了在这里饮水,一些鸟儿在这里将羽毛洗得铮亮,一些人就慕名而来游园赏景。
1972年,在“风水”最佳的将军湖南山坡建起革命烈士陵园(2002年,陵园迁出,在跃龙山北坡重建,且规模更大)。
这一年的4月,跃龙山公园被正式命名。这个命名很重要,是宁海县历史上的第一个,标志着城市呼吸观念的觉醒,虽然与当代的观念有些差距。
之后,有关公园的设施逐年递补。
1982年,供人游览的凉亭、假山、花坛,出现在水光潋滟的将军湖畔;1987年,湖畔游乐场出现了,路边座椅出现了,有卵石路面的林间小道通向风光旖旎的深处;1994年,湖畔有了儿童乐园,孩子们的笑声在水上脚踏船、水中转艇、电动小火车、空中飞椅、空中缆车上响起,连中老年人活动楼也建起来了。之后,人防坑道改建的娱乐宫、露天舞池也陆续添加。其间,文峰塔全面维修,千丈岩上新建望溪亭。
1991年,跃龙山公园划归县城建环保局,由下属的县园林管理处直接管理。由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事,这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了跃龙山公园的建设步入规范化的道路。
跃龙山公园收过费。1993年7月起,凡进入公园的人得买票入场。直到2004年底起取消门票。
其间的2002年,杭州西湖宣布取消门票,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后来的结果证明西湖景区的判断是正确的,免费开放的西湖延长了游客在杭州滞留的时间,增加了旅游总收入,由此产生的旅游收入大大超过了西湖在门票上的损失。跃龙山公园只与之相隔了2年,就实行了免费入园,不仅是出于经济层面考量,也关乎民生。因为,跃龙山公园,同时也是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即便经过后天包装和开发,也是大自然造物,属于一项共有资源,关乎每个缑城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应该为票价(据说最多时每人每次0.80元)所阻挡。
最重要的是,缑城人自那时起,就知道城市的呼吸应该是免费的。
缑城在有呼吸顺畅概念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跃龙山公园是之后缑城所有公园的种子。
新时代缑城的象征是城市向北扩展,从而带来公园建设的快速度。这里,城市扩展中,公园也立下了功劳。很多新的公园建设,明显快于新城区建设速度。比如潘天寿广场、柔石公园、徐霞客公园等,它们的建设明显带动了周围房地产开发和建设。
而缑城的规划设计者在发展中,始终不忘公园建设和生态绿化,这是缑城发展中一直保持品质的关键所在。除了一般的公园和城区绿化,最大手笔是三镇合并后,宁海整合森林资源打造了占地超过5000亩的生态森林公园,虽然这些土地是采用返租倒包形式种上树木的,没有以公园的形式,但起的作用与公园和城区绿化一样。
让城市呼吸得更为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