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日进斗金
缑城有了城市商业综合体,迈入了现代化城市的序列。
缑城人清楚记得,从单独的中街百货商场,再到桃源路、人民路等相对集中商业街区,城市化的脚步与市民的逛街脚步同步。历史就在我们的脚下发生。
不知道是人的体力耐力下降,还是别的原因,女人们一边喜欢逛街,一边大叫脚底疼死累死了。呵呵,男人们说,鱼与熊掌兼得,可能吗?为了心爱的购物,忍忍吧!
呵呵,女人看着脚边满满的收获,皱了皱眉头,咬了咬牙,不说。
一个新型的商业购物场所——城市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在城市的集中地,统一建起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空间,让人们享受吃喝玩购乐一条龙服务。进入这个商业综合体,一切都办妥,不累。鱼与熊掌,真的兼得。
“商业综合体”,是前边所说的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商业综合体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逐步兴起。2010年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
国内商业综合体最早的是被合称为“双峰并世”的深圳国贸中心和北京国贸中心。随后的整个九十年代是国内超市、大卖场的高速发展时期,相继出现了香港华润、北京物美、上海华联等企业,并有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级大型超市全面进入中国。该时期的超级市场和大卖场选址具有“中心化”“社区化”和“郊区化”的趋势,主要位于城市商圈、成熟社区及郊区新城。
之后的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城市购物中心的兴盛时期,逐步出现了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热潮。2001年上海恒隆广场建成,首次引进大规模世界顶级品牌的店铺;2003年上海新天地落成,成为标志性文化旅游型商业综合体。后来陆续出现了北京燕莎和华贸中心、深圳地王大厦、广州天河城等。
紧接着,万达集团相继开发出三代万达广场,遍布全国百余座城市,均成为典型的商业中心地标。华润万象城、龙湖天街、银泰城、大悦城、万科广场、来福士广场等都是该时期代表性的都市综合体。该类综合体与旧城更新、新城建设、郊区化发展紧密结合,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延伸,作为改变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有人形容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最高形式。
首先,它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成为一个城市新的名片和窗口。其次,它集聚商业主要功能,形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住、有吃、有娱乐、有办公、有购物的商业综合性消费场所,不仅为住宅区提供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也为居民营造一个功能多样、办事方便、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再则,它使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其四,城市商业综合体有利于树立城市新的形象。
这段时间里,宁海人不满足于现在的商业模式。先是有不少家庭驱车去宁波麦德龙等大型超市购物。后来,去宁波等城市必定去万达广场,在那里购物,在那里休闲,在那里放松心情。
购物的地方,成为休闲的所在,确实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新鲜事儿。
而宁海是个特别能够接受新鲜事的地方。
商业综合体进入缑城,是一次水到渠成的事。宁海的商业市场需要这样的商业模式。宁海历届的县委县政府,都将发展商业、旅游等服务业放到优先的位置。宁海处在宁波与台州交界处,有交通上的优势,市场辐射面较广阔,做大做强商业、旅游等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故宁海县在早期的大型商场设置建造、后来的大型超市引进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且在宁波南三县中一直处于较领先的位置。而城市商业综合体一在国内出现,县委县政府即给予关注,有关部门作过多次调查研究,一俟条件成熟,就全力支持,在决策层面就有了清醒意识,促使这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宁海人的消费观念,需要这种消费模式。宁海人可以长途驱车去购物,宁海人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乐于接受,对于有利于宁海的事,总是全副身心扑上去,对于即将出现在家门口的购物消费形式,总是报以最热情的欢迎姿态;宁海的社会发展阶段,托举这种模式的诞生。宁海在近十多年间,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相对积聚,购买率蓄能较大,而商业服务业相对落后形成的短板,亟须补上。
谁也无法阻止这种进步。
2014年的2月8日,终于让宁海人民看到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的端倪。在当天的《今日宁海》和宁海新闻网上,看到了这样的标题:“打造转型发展新格局,增加长远发展新动力,宁海总投资45.8亿元的11个重大项目昨集中开工”。
报道开头是这样:“(记者王银宁 潘旭婷 黄浓珍)新年伊始,马蹄奋进。昨日上午,县委、县政府集中开工了11个总投资达45.8亿元的重大项目,再次用‘大手笔’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为打造转型发展新格局、增强宁海长远发展后劲再添新动力。褚银良、戴霖军、尤玲娟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工仪式。”
报道里写道:“据悉,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中,既有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促进城市商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也有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业项目,还有改善民生、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宁海西子国际和香港泰悦城项目是推动我县‘老城披新装,旧貌换新颜’的重要商业项目。宁海西子国际项目坐落于城市核心正学路与桃源中路交叉口,衔接宁海老城与新城,具有城市功能转型与地标承接的巨大意义。香港泰悦城倡导现代、时尚、一站式的都市家庭生活理念,将建成一站式的时尚综合体,为宁海百姓提供消费新体验。”
在同一时间里,宁海同时建设两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可见其魄力和雄心。
查看了资料,知道西子国际项目属于新世纪环岛D区地块。该地块拆迁范围占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2012年5月底拆迁工作基本完成。2014年3月开工建设西子国际,总占地面积约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于2016年10月交付使用。它是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餐饮与住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的现代化商业服务区。
香港泰悦城项目,为大湾塘区块1#地块拆迁后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亿元。项目开工时间为2014年5月3日,竣工时间为2016年2月12日,开业时间为2016年12月,是集购物中心、美食广场、时尚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时尚综合体。
两个商业综合体,在同一年建设施工,同一年竣工开业,且处在县城的东西。虽然体量不是同一个等级层次,但其相同的功能性,撑住了缑城的消费天下。
购物,娱乐,上西子国际,逛香港泰悦城。这是它们开业不久,缑城人中一句较为流行的话。
这种新的消费模式,确实乐坏了缑城人。我是这两个商业综合体的消费者之一。我的消费主要是观看电影。因为两个地方都设有电影院,电影院里播放院线电影。很抱歉,别的项目我还没有消费过。不过,很多的消费者消费了它们提供的各项服务。
这种形势保持了两年,直到一个新颖的商业综合体开业。即宁海桃源广场,全称为桃源体育文化休闲广场。为体育文化商业体,建筑面积一共是12万平方米。其中教育培训占1.5万平方米,休闲娱乐占2.5万平方米,餐饮美食占2.5万平方米,新零售2.5万平方米,体育配套3万平方米。2018年11月开业。
原来的互为掎角,变成了三国鼎立。
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出现,让缑城的商业消费迈入了新境界。
首先是引领了消费时尚。虽然由于交通的改善,缑城与各大城市的相对距离大大缩短,但时尚之风仍然由于这些距离而大打折扣。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商业综合体,不仅将实体店开到了市民家门口,最主要的还是将消费时尚商品的热潮带到了这里。
再则是提高了消费品质。引进了著名品牌进驻。包括经销商,也包括商品本身。缑城以往也有一些商品知名品牌,但这一次,借商业综合体,吸引了更多的高层次品牌进入缑城的商业消费圈。
再再是扩大了消费视野。商品的种类大增,犹如本来单纯的花圃,多了外来的品种,忽然变得繁花四放起来。最后引进的桃源体育文化休闲广场,在原来综合体的服务类别中加进了体育因素,适应了消费者的需要。
这种新的商业服务模式,大大刺激了缑城的消费,也让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但是,任何事都有发生发展乃至衰落的过程。有专家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随着商业整体数量的增加,现在大体量项目并无明显增长,整体呈下滑趋势,商业地产慢慢趋向“小而精”的开发理念。现如今特色餐饮、文化产业、儿童业态、体验式业态、运动型业态占据着各大购物中心,商业地产领域“混搭”模式成为当下市场新趋势。
有专家预计,未来商业综合体中的主体会走向分层。过去是地产商开发自己的商业综合体,再由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运营公司来管理运营,未来会诞生更加专业的综合体运营商,商业综合体的开发管理运营会趋于精细化分工。
此外,随着领域分工的到来,可以从当前主要城市的商业租赁物业租金变动趋势中看到“虽然整体经济形势下滑,但是整体的商业租赁物业租金在上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新零售的兴起对原零售形态的迭代替代。
未来的路如何走?有专家指出,商业综合体地产商应该做的是更多地关注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与物业管理业务,通过引入专业的商业综合体运营商来进行商业运营,这样有助于商业综合体实现新盈利增长点。
从资金融动层面上看,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综合体领域内的分工细化,而分工细化也将一定程度上推动资产的证券化规模,实现物业经营中的现金流规模持续增长,降低商业综合体开发企业、商业综合体运营企业的经营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现在商业综合体遭遇新一轮洗牌,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且有助于综合体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现今行业现状,商业综合体的转型已迫在眉睫,未来更加精细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商业综合体4.0时代不远了。
这一番论述,对于处在县城的商业综合体,也是适用的。另有专家分析,宁海县城的商业市场有限,限制了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扩张,如果盲目再扩展大型的商业综合体,犹如碗中分羹,原有的商业利润会被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