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性竞争拆迁的魅力
这一条河流,越来越宽了。流水更急,惊涛拍岸,河水上不时有白鹭起飞,景色煞是好看。
2017年,由于城市化推进的需要,根据自愿报名,桃源街道的堤树、庙前丁、杨柳峰、溪旁徐四个村被列入拆迁候选村庄。
四个村庄,四块土地,但最后只选两个。这两个就犹如两个硕大的饼子,摆在四个村庄面前。走传统的拆迁安置道路,有很多困难,肯定是走不通的。
尽管大家有前边的经验,可真理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的。
最终,还是得益于前边的竞争性拆迁,提出了“竞争性模拟拆迁”理念。
它是指符合条件的村(社)均可申报列为候选拆迁改造计划项目,根据街道目标任务数开展竞争,哪个村(社)先行完成模拟程序,哪个村(社)先实施,已实施项目达到目标任务数后,尚未完成模拟程序的村(社)被叫停。
有一个流程,是这样的。
1.村社预申请报名(前提是土地全部打包征收,涉村重大项目政策处理全面配合)。
2.发布模拟征迁公告,调查征迁意愿兼入户调查(意愿率达95%以上)。
3.拟定模拟实施方案(方案在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4.第三方评估机构测绘评估(配合完成率95%以上)。
5.双方签订模拟征迁协议(协议中附生效失效条件、签订率全村95%以上)。
6.报县政府批准后正式实施方案,协议生效,项目实施。
这与以前的竞争性拆迁安置比起来,虽只是小小的变化,却蕴含了新的特征。
特征一:竞争性——与以往的同一个社区不一样,这里是根据城镇拆迁改造任务数,由属地乡镇(街道)将符合拆迁改造的村(社)列为候选对象,由村(社)开展自愿拆迁改造申报,集中按村(社)的拆迁意愿率和模拟签约率两个指标进行竞争。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周左右),率先完成模拟程序的村(社)列为拟实施拆迁对象。拟实施拆迁的对象数达到任务数时,申报竞争工作即宣告结束,尚未完成模拟程序的村(社)被取消竞争资格。
特征二:模拟性——增加意愿征询环节,将“土地报批—项目实施—测绘评估—启动签约”转变为“土地报批(意愿调查、测绘评估)—模拟签约—项目实施”,即在土地报批过程中,同步对拟实施改造的村(社)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和开展土地测绘评估,同时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规定拆迁意愿率达95%才能启动下一步工作,测绘评估配合率及模拟签约率均达到95%以上,同时拆迁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并公告后,所有已签订的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约定转为正式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拆迁意愿率和模拟签约率未达到规定比例,则不再对该村实施拆迁。改变政府由以往定向性“不得不拆”转变为“不签不拆”,掌握拆迁主动性。在面对增加工作环节和任务的同时,反而比原先拆迁时间至少缩短3个月,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
特征三:阳光化——始终坚持“政策一个口子,补偿一个标准”原则,由国土、发改、规划、住建、法制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拆迁方案和补偿标准,并充分征求拆迁地块群众意见,尽量依法吸收并在政策中予以体现,真正做到拆迁政策合法合规合理。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利用互联网信息公开平台、村公示栏等载体全过程、第一时间公开征地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实施“一户一档”管理机制,从入户调查阶段开始为每一户建立一份书面档案,按照精细化、规范化和档案化要求管理,有效实现问责有据可查。
此刻,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还出台了不少辅助政策,主要有三条。
限价定向回购——主导货币安置,适时调整宁海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政策,对选择货币安置的被拆迁户再增加25%的货币安置补助金,有针对性地引导被拆迁户选择货币化安置。同时,在原拆迁地块开发商品房时,规划设计排屋供被拆迁户定向购买,即被拆迁户若有意向购买原拆迁地块排屋,将以拆迁公告时的市场价为购买价格,消除被拆迁户因房价上涨损害自己利益的顾虑。
征迁模板——工作力量薄弱往往导致拆迁常规进展偏慢,为补足这一短板问题,针对“调查摸底,权属认定,补偿安置”等不同拆迁环节,系统整理制作出一整套规范化的表格模板、材料模板,拆迁人员仅需对照模板“照单抓药”开展相应工作,即可快速掌握拆迁要领,较大程度改变以往忙而乱、繁而杂的状态,从而理顺整个拆迁工作,工作效率提高近40%。
司法清障“2+X”对接机制——与县人民法院就房屋征收与强制执行工作确立了“2+X”对接机制,即将进入司法程序的征迁项目相关情况汇总,每月一次以书面形式提交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执行部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分析交流,紧急情况可不定期召开临时专题会研商。通过长效协作,不断加大司法清障力度,把控潜在的法律风险,确保司法清障程序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从而快速推进征迁项目攻坚清零。
公告发出了。四个村都事先作了宣传和动员。四个村的村干部都有些欣喜异常,觉得志在必得。四个村的村民也高兴万分,这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主流民意。
堤树、庙前丁、杨柳峰、溪旁徐,四个村,这些天一直轰轰响地热闹。大家都在按模拟程序搞模拟签约。
可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只有堤树、庙前丁两个村率先完成模拟程序,被列为拟实施拆迁对象,杨柳峰、溪旁徐两村随即暂被叫停。
模拟不是游戏。模拟是实战程序中的一环。
数据表明:
堤树村共有户数172户,被拆迁土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
成绩单:
24天时间实现模拟签约率98%。
两个月时间内实现签约率100%、房屋腾空100%。
实现货币化率100%。
无强拆,无上访,无群体性事件。
庙前丁村共有户数130户,被拆迁土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成绩单:
24天时间实现模拟签约率99.23%。
两个月时间内实现签约率100%、房屋腾空100%。
实现货币化率100%。
无强拆,无上访,无群体性事件。
对这两个村的拆迁安置成功,事后,征收办的同志梳理了一下其成功的经验。
经验之一:将堤树、庙前丁再细分为8个小区块,规定区块内模拟签约率达100%后再实行协议生效及安置兑现,促使区块内群众互相动员、合力推进,为整体拆迁改造工作赢得时间。
经验之二:建立村干部组成的村工作组,由街道将动员宣传、入户核对、共有面积分摊、买卖纠纷协调、测绘评估协助等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同时,按签约率给予600—800元/户不等的绩效报酬,充分发挥村干部能动性。
经验之三:专门开发运用“阳光征迁系统”,录入涉及各拆迁户的不同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拆迁补偿安置确认书”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所有同一区块内的拆迁户按照统一标准签订协议,从而更好地消除群众“怕吃亏”“患不均”的顾虑。
而最大的成功,在于他们探索出了一条和谐拆迁、多方共赢的拆迁安置新路,有效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
这个经验和工作成绩再次受到省市领导批示与肯定。